Top

Pubu飽讀電子書

今藝術280期 / 2016年1月號

出版日期:2016/01/01
出版:典藏 / 典藏藝術家庭
語言:繁體中文(台灣)
檔案格式: PDF(適合平板)
頁數:224
ID:62092

月費吃到飽

每月91元起
立即訂閱
※站內所有提供的內容皆為電子書版本。

內容簡介

本期主題:日本終戰七十年
------
日韓甫達成慰安婦賠償與道歉協議,然而二戰結束已七十年,諸國對日本的侵略史實仍有許多分歧觀點,更多的是殘留在各地的傷痕與遺跡。去年多場戰爭主題的展覽與電影,或許也是日本現代社會危機所引發的反應。從藤田嗣治的戰爭畫創作,到近代電影和通俗劇對戰爭的描寫,本期專題將呈現更深刻的戰後探討。

同時,大選逼近,始終處於弱勢的文化政策,正因為過去四年的施政成果並不理想,今年依舊要繼續大聲爭取!典藏今藝術與「群氓之聲」、「大內藝術節」合作以大型看板向政府提問「我們有博士級的政經訴求,卻只有___級的藝文想像」希望喚起關注。同時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將於1月9日進行論壇與直播,以此繼續為文化政策發聲!

章節目錄

◎ EDITOR 編輯手記
  44 總統,文化未來「事」?|高子衿

◎ COLUMN 今專欄
  52 三位總統候選人的文化政策主張︱王嘉驥
  54 自省的藝術︱馮光遠

◎ NEWS 新聞
  56 國際.中國.台灣

◎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74 一張畫,涵藏濃厚的山林之情 關於陳澄波、上山滿之進的原民文化情懷探究
  75 山海之歌 陳澄波《東台灣臨海道路》一作的再現談起︱蕭瓊瑞
  78 餘生當為台灣盡力 論一視同仁的文人總督:上山滿之進︱楊欣儒

◎ FEATURE
  I
  82 日本終戰70週年:戰爭遣緒和歷史記憶的反思︱(企畫)高子衿
  84 戰後七十年,透過藝術怎麼看戰爭? 藤田嗣治的戰爭畫全面展出與小澤剛的「回來的畫家F」︱岩切澪
  88 時延與未果 沖繩的終戰現在進行式︱許芳慈
  92 尋找跨越「戰爭之框」的可能性 當代日本戰爭電影與通俗劇的辯證與重寫|沈昆賢
  II
  96 複調之域:博物館如何書寫亞洲|(企畫)高子衿
  98 亞洲 從故宮南院出發|李怡芳、陳品倩
  102 從跨文化貿易再探亞洲藝術史 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的觀點|李依恬、陳瑋彤、潘家榆
  106 以藝術穿梭亞洲的往昔今朝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程元、錢又琳
  108 日本,在脫亞入歐之後 福岡亞洲美術館的亞洲誌|楊安妮、周依潔
  110 亞洲地區博物館的文物歸還議題 專訪國際博物館協會澳大利亞分會主席赫斯特|李亦晟

◎ REVIEW 深度評論
  112 業餘者的政治︱王聖閻
  116 科技劇埸再思考 《Render Ghost》與未來意識|鄭文琦
  120 本來萬籟俱寂,突然擲地有聲 策展如何引人「入勝」|梁實山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122 靈山 黃承遠的心與畫|呂鴻君

◎ ART TALK 相談室
  124 「對話」李禹煥|周婉京

◎ SPOT LIGHT 藝壇注目
  128 攸關城市地位與亞太藝術發言權 布里斯本APT8︱丘德真
  132 十年磨一劍 羅中立獎學金十週年回顧展︱韓晶
  136 跳脫敘事分析的霸權理徑 亞洲當代藝術空間「模型演進」︱李素超
  138 「HUGO BOSS亞洲新銳藝術家大獎」入圍藝術家群展兼探訪谷口瑪麗亞工作室︱李素超
  140 中國年輕一代的藝術新貌 第三屆華字青年獎公布|高子衿
  142 雲揭開不為人知的羅浮宮祕密 「L’OUVRE 9 」漫畫收藏展︱高子衿
  144 海王星一想像之徑 席時斌個展|林怡秀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146 談醜聞藝術︱ Nathalie Heinich(翻譯)陳貺恰
  150 全球化城市電影節慶的假象 從台北電影節風波談起︱陳韋臻
  154 在陽台談策展 自然感知,與「鬆」企畫︱張玉音
  156  FLORA 連結自然與藝術的策展/駐村機構|施昀佑

◎ FORUM 藝術論壇
  160 人間對話錄一文化生產篇 12 小調的反叛一當公共精神變成左翼藝術的情調︱高千惠、南方朔
  164 藝術造鎮 都市裡的畫廊聚落與區域形象|(整理)林怡秀、高愷珮

◎ CROSSOVER 跨界視野
  168 在敘述之間 淺談肯特里奇多媒體歌劇《露露》/《拒絕時間》︱李雪萍

◎ SPECIAL REPORT 高雄藝博會特別報導
  170 產業、藝文與地域的美學共振 第三屆2015高雄藝術博覽會現埸報導|吳樹安

◎ SNG 展覽直擊
  174 國際.中國.台灣

◎ CALENDAR 展覽快訊
  214 展覽月報|編輯部

看更多
收起來

◎ EDITOR 編輯手記
  44 總統,文化未來「事」?|高子衿

◎ COLUMN 今專欄
  52 三位總統候選人的文化政策主張︱王嘉驥
  54 自省的藝術︱馮光遠

◎ NEWS 新聞
  56 國際.中國.台灣

◎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74 一張畫,涵藏濃厚的山林之情 關於陳澄波、上山滿之進的原民文化情懷探究
  75 山海之歌 陳澄波《東台灣臨海道路》一作的再現談起︱蕭瓊瑞
  78 餘生當為台灣盡力 論一視同仁的文人總督:上山滿之進︱楊欣儒

◎ FEATURE
  I
  82 日本終戰70週年:戰爭遣緒和歷史記憶的反思︱(企畫)高子衿
  84 戰後七十年,透過藝術怎麼看戰爭? 藤田嗣治的戰爭畫全面展出與小澤剛的「回來的畫家F」︱岩切澪
  88 時延與未果 沖繩的終戰現在進行式︱許芳慈
  92 尋找跨越「戰爭之框」的可能性 當代日本戰爭電影與通俗劇的辯證與重寫|沈昆賢
  II
  96 複調之域:博物館如何書寫亞洲|(企畫)高子衿
  98 亞洲 從故宮南院出發|李怡芳、陳品倩
  102 從跨文化貿易再探亞洲藝術史 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的觀點|李依恬、陳瑋彤、潘家榆
  106 以藝術穿梭亞洲的往昔今朝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程元、錢又琳
  108 日本,在脫亞入歐之後 福岡亞洲美術館的亞洲誌|楊安妮、周依潔
  110 亞洲地區博物館的文物歸還議題 專訪國際博物館協會澳大利亞分會主席赫斯特|李亦晟

◎ REVIEW 深度評論
  112 業餘者的政治︱王聖閻
  116 科技劇埸再思考 《Render Ghost》與未來意識|鄭文琦
  120 本來萬籟俱寂,突然擲地有聲 策展如何引人「入勝」|梁實山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122 靈山 黃承遠的心與畫|呂鴻君

◎ ART TALK 相談室
  124 「對話」李禹煥|周婉京

◎ SPOT LIGHT 藝壇注目
  128 攸關城市地位與亞太藝術發言權 布里斯本APT8︱丘德真
  132 十年磨一劍 羅中立獎學金十週年回顧展︱韓晶
  136 跳脫敘事分析的霸權理徑 亞洲當代藝術空間「模型演進」︱李素超
  138 「HUGO BOSS亞洲新銳藝術家大獎」入圍藝術家群展兼探訪谷口瑪麗亞工作室︱李素超
  140 中國年輕一代的藝術新貌 第三屆華字青年獎公布|高子衿
  142 雲揭開不為人知的羅浮宮祕密 「L’OUVRE 9 」漫畫收藏展︱高子衿
  144 海王星一想像之徑 席時斌個展|林怡秀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146 談醜聞藝術︱ Nathalie Heinich(翻譯)陳貺恰
  150 全球化城市電影節慶的假象 從台北電影節風波談起︱陳韋臻
  154 在陽台談策展 自然感知,與「鬆」企畫︱張玉音
  156  FLORA 連結自然與藝術的策展/駐村機構|施昀佑

◎ FORUM 藝術論壇
  160 人間對話錄一文化生產篇 12 小調的反叛一當公共精神變成左翼藝術的情調︱高千惠、南方朔
  164 藝術造鎮 都市裡的畫廊聚落與區域形象|(整理)林怡秀、高愷珮

◎ CROSSOVER 跨界視野
  168 在敘述之間 淺談肯特里奇多媒體歌劇《露露》/《拒絕時間》︱李雪萍

◎ SPECIAL REPORT 高雄藝博會特別報導
  170 產業、藝文與地域的美學共振 第三屆2015高雄藝術博覽會現埸報導|吳樹安

◎ SNG 展覽直擊
  174 國際.中國.台灣

◎ CALENDAR 展覽快訊
  214 展覽月報|編輯部

留言Facebook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