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Last Thing
2023/10/03
Language
Traditional Chinese
File format
EPUB Reflowable (1MB), fit in all devices and Pubook
Pages
304
ISBN
9786263188877
Series
生活館

《我想念我自己》影后茱莉安‧摩爾點名致謝
《週日泰晤士報》暢銷書作者無所畏懼的最後之作
你為結婚、生子、買房、退休做足準備
何不同樣認真對待人生中最必然的事——死亡?
無懼推薦
王培寧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神經學科兼任教授、一森診所記憶健腦中心總監
常佑康 台北慈濟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諮商醫師
畢柳鶯 衛福部台中醫院復健科資深教學醫師、《斷食善終》作者
陳乃菁 陳乃菁診所院長、高雄長庚醫院兼診醫師
趙可式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台灣安寧緩和療護推手
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
談論死亡,
是為了擁抱生命的每個當下
二○一四年,我被診斷出罹患早發性失智症,
我曾以為,人生就將這樣戛然而止。
但我錯了,在與失智症共處的這些年裡,我成了暢銷書作家,
瞭解到任何病症都有前、中、後期,
臨終也是如此。
我的母親因癌症離世。
在陪伴她的那段時日裡,我們無所不談,
除了癌症,以及即將到來的終點。
若我們當時願意談論死亡,或許我們就會知道,
如果她還能表達對這一切的恐懼,那就表示盡頭仍然有段距離。
但這些原本可以好好珍惜的時光,
卻都浪費在等待死亡前來叩門,就這樣永遠失去了。
從預立醫療規劃、拒絕治療到自主停止飲食(斷食善終),
我要邀請你進入這場我與我自己、親友和醫師的對話之旅。
透過我與其他人的故事,我要提供你各種思考與建議,
你可以參考我的答案,但就像我所做的,
你必須親身透過對話去釐清自己的想法,
因為善終這件事,不該由別人代替你做出決定。
打動人心……一場關於善終的探索,全面且深思熟慮。……藉由對話,找出你自己對善終的真正想法,同時認識並支持他人的選擇。
——西里雅‧基欣格(Celia Kizinger),加地夫大學榮譽教授
溫蒂,謝謝你寫下這本書,謝謝你聆聽這麼多的聲音,從中找出線索,瞭解自己所需要知道的一切。謝謝你公開自己的想法,讓我們知道你釐清一切的過程,讓我們有路可以跟隨……你的書將給許多人帶來希望與勇氣,因為正如我們都知道的,當我們談論死亡時,我們也是在反思生命。這本美麗的書令人振奮而充滿勇氣。
——凱薩琳‧曼尼克斯(Kathryn Mannix),緩和照護醫師,《週日泰晤士報》年度之書《以終為始》(With the End in Mind)作者
睿智又美妙,這場關於死亡的重要對話既關乎蜜雪兒,也關乎我們自己。毋須害怕談論死亡,你會很慶幸自己參與了蜜雪兒的旅程。
——湯姆‧莎士比亞(Tom Shakespeare),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教授
非凡之作……對於我們該如何規劃善終,《我們該談談人生的最後一件事》充滿了睿智的見解與建議,令人獲益良多。……不要誤以為這樣的主題讀起來一定會令人不安,事實正好相反。
——《泰晤士報》(The Times)
任何讀者都會被蜜雪兒的熱情、活力與驚人的勇氣所打動。正如她所言,我們確實必須更常談論死亡,而且必須為它做好準備。
——《週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
一部慷慨激昂、以人為本的宣言。
——《電訊報》(Telegraph)
《我們該談談人生的最後一件事》毫不畏懼地直視死亡,也呼籲你把握當下。
——《i報》
振奮人心,提醒我們該享受每個當下。
——《每日郵報》(Daily Mail)
一場從各種角度探究死亡的旅程。
——《Tablet週報》
震撼人心。
——《觀察者》(Observer)
推薦語
專文推薦 失智症患者善終的艱難 陳乃菁
前言
一 關於死亡的對話
這幾乎就像是我為他們打開了一扇門。他們以前沒有進行過這樣的對話,因為他們怕會讓人不舒服。這並不一定要是一場悲慘的對話——你可以開懷大笑,知道你已經實現了某個人最後的願望,這就減輕了留下的人的愧疚。進行這樣的對話,會讓病人和他們的照護者感覺好很多。
二 關於臨終關懷的對話
當一個人能夠分享自己的願望時,臨終關懷才顯得有意義。我們必須幫助臨終者接受生命的結束,並信賴他們所愛的人能夠落實他們的意願,不必在情緒紛亂的情況下做出充滿壓力的決定。從預立醫療自主計畫到葬禮安排,我們越是能夠分享我們的願望,我們就越有機會獲得善終。
三 關於拒絕治療的對話
如果我再次發生心臟驟停,那我所有關於拒絕心肺復甦術的文件都已經備妥。我現在拒絕所有化療和手術。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負面思考,但對我來說,這不是負面思考——這是我在掌控自己的生命,這是我在主張我並不想死,但我不想被困在這個身體裡,而不能去做我希望它去做的事。
四 關於協助死亡的對話
與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的對話/法律現況/與緩和照護醫生的對話/與倡議協助死亡者的對談/與反對協助死亡者的對話/與臨終者家屬的對話/與協助死亡醫生的對話/與我自己的對話
但願我們這些疲憊不堪——如此疲憊不堪——的人,最後能夠選擇休息。不只是我們所有患有慢性病、持續惡化疾病或絕症的人,還有我們之中那些希望避開生命末期階段的人,我們之中那些希望像計畫生命中的其他部分一樣,計畫其終點的人,那些希望在我們還能說再見的時候道別的人,那些希望有權考慮協助死亡的人。
五 關於生命的對話
當你該鬆開被施加在生命上的桎梏時,當你該稍微張開手指時,當你該更執著地感受時間的流逝時,你就不會感到恐懼,因為你會更深刻地感受到,對於我們所有人來說,該發生的終將發生。你會更直覺地知道,控制不過是一種幻覺,過去如此,現在也是如此。這時,你才能真正開始活著。
最後一件事……後記
致謝
畢柳鶯醫師想請你思考的三階段選擇
相關資源
病人自主權利法
病人自主權利法施行細則
提供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之醫療機構管理辦法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
安娜.沃頓Anna Wharton
擁有二十餘年報刊記者經歷,也是《每日郵報》執行編輯,經常為《泰晤士報》與《衛報》等媒體撰寫專欄。幾年前,開始投身擔任個人回憶錄的撰寫作家。
安娜自己的父親患有血管型失智症,因此她也活在失智症遺傳的陰影中,更能深切地感同身受失智症家屬陪伴的心路歷程,寫來更能打動人心。
溫蒂.蜜雪兒Wendy Mitchell
曾任英國國民保健署(NHS)非臨床組組長達二十年之久,直到她於二○一四年七月被診斷出患有早發性失智症,時年五十八歲。
有感於一般民眾與醫護人員對失智症的缺乏認知,她誓言餘生將致力於喚起大眾對此一病症的認識,並鼓勵其他罹患失智症的患者仍要對人生抱持希望。
二○一九年,布拉德福德大學(University of Bradford)授予她醫療榮譽博士學位,以表彰她在研究方面做出的貢獻。她有兩個女兒,目前居住在約克郡。
她與安娜.沃頓合著之《即使忘了全世界,還是愛著你:第一本從失智母親視角,寫給自己、兒女、人生的生命之書》與《失智症患者想告訴你的事:從感官、環境到情緒,我與失智症共處的日常》均為《週日泰晤士報》排行榜暢銷書。
譯者簡介
盧相如
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目前為自由譯者。譯作有《晚安,美人》、《記憶游離》、《偷心賊》、《Q&A》(電影「貧民百萬富翁」暢銷原著小說)、《那年夏日湖畔》、《幽暗森林》、《就說你和他們一樣》等多部小說及《即使忘了全世界,還是愛著你》等著作。
擁有二十餘年報刊記者經歷,也是《每日郵報》執行編輯,經常為《泰晤士報》與《衛報》等媒體撰寫專欄。幾年前,開始投身擔任個人回憶錄的撰寫作家。
安娜自己的父親患有血管型失智症,因此她也活在失智症遺傳的陰影中,更能深切地感同身受失智症家屬陪伴的心路歷程,寫來更能打動人心。
溫蒂.蜜雪兒Wendy Mitchell
曾任英國國民保健署(NHS)非臨床組組長達二十年之久,直到她於二○一四年七月被診斷出患有早發性失智症,時年五十八歲。
有感於一般民眾與醫護人員對失智症的缺乏認知,她誓言餘生將致力於喚起大眾對此一病症的認識,並鼓勵其他罹患失智症的患者仍要對人生抱持希望。
二○一九年,布拉德福德大學(University of Bradford)授予她醫療榮譽博士學位,以表彰她在研究方面做出的貢獻。她有兩個女兒,目前居住在約克郡。
她與安娜.沃頓合著之《即使忘了全世界,還是愛著你:第一本從失智母親視角,寫給自己、兒女、人生的生命之書》與《失智症患者想告訴你的事:從感官、環境到情緒,我與失智症共處的日常》均為《週日泰晤士報》排行榜暢銷書。
譯者簡介
盧相如
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目前為自由譯者。譯作有《晚安,美人》、《記憶游離》、《偷心賊》、《Q&A》(電影「貧民百萬富翁」暢銷原著小說)、《那年夏日湖畔》、《幽暗森林》、《就說你和他們一樣》等多部小說及《即使忘了全世界,還是愛著你》等著作。
Details
Review
0 ratings
1 stars
0%
2 stars
0%
3 stars
0%
4 stars
0%
5 stars
0%
Write a review
Product review was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