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一二年,東亞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建立。中國這個古老的文明,脫離朝代統治,告別專制獨裁,與世界現代文明潮流同波共行,隨後,人類共同追求想望的「德先生」(民主,democracy)在五四運動中正式出場。
這場知識與文化的革命,跨越時空,來到一九五零年代的台灣,以此基礎展開對黨國威權體制的論戰,亦影響了一九七O代的保釣運動,成為台灣政治與民主運動重要的思想資源。德先生在台灣,引領著一代又一代的台灣的知識青年,透過各種異議文宣與刊物,以肉身、血、靈魂展示著殊異的生命經驗,際此,現代文學與歷史一步步捲入激烈的政治敘事中。
歷史學者潘光哲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代中國史與當代台灣史,數十年來其研究與言論精華皆集中於此書,「五四」之後,對於各種「啟蒙」與「救亡」口號性質的主張提出警訊,作者認為:面對社會與文化重要的母題,史者必須立基在「深描細寫」研究工作上,避免犧牲歷史的豐富性與多樣性的解釋為代價,成為「觀念的暴政」。本書分為兩個部分:「想望「德先生」的上下求索」、理解「五四」與「知識分子」的歷史格局。對於自由主義者如何書寫並議論了「威權體制」的分析與批判,期能提供啟發性的思考。
這場知識與文化的革命,跨越時空,來到一九五零年代的台灣,以此基礎展開對黨國威權體制的論戰,亦影響了一九七O代的保釣運動,成為台灣政治與民主運動重要的思想資源。德先生在台灣,引領著一代又一代的台灣的知識青年,透過各種異議文宣與刊物,以肉身、血、靈魂展示著殊異的生命經驗,際此,現代文學與歷史一步步捲入激烈的政治敘事中。
歷史學者潘光哲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代中國史與當代台灣史,數十年來其研究與言論精華皆集中於此書,「五四」之後,對於各種「啟蒙」與「救亡」口號性質的主張提出警訊,作者認為:面對社會與文化重要的母題,史者必須立基在「深描細寫」研究工作上,避免犧牲歷史的豐富性與多樣性的解釋為代價,成為「觀念的暴政」。本書分為兩個部分:「想望「德先生」的上下求索」、理解「五四」與「知識分子」的歷史格局。對於自由主義者如何書寫並議論了「威權體制」的分析與批判,期能提供啟發性的思考。
第一部:想望「德先生」的上下求索
1〈《自由中國》和戰後台灣「黨國體制」與「民主經驗」的記憶文化〉
2〈傅正與一九五○年代的台灣民主意識:以《傅正《自由中國》時期日記選編》為中心〉
3〈張忠棟教授與現代中國/台灣自由主義人物的研究〉
4〈誰的憲法?怎樣的奇蹟?推介《制憲風雲:美國立憲奇蹟》〉
5〈民主與俗世「支配意識形態」(的再思考:評法蘭西斯.福山《歷史的終結與最後一人》〉
第二部:理解「五四」與「知識分子」的歷史格局
1〈「啟蒙」與「救亡」的思想擂臺:關於「五四」的若干思考〉
2〈五四的歷史解釋:戰後台灣〉
3〈時代的呼聲:台灣「知識分子論述」的回顧〉
4〈誰的「七○年代」?閱讀鄭鴻生《青春之歌》的一些想法〉
asnd 第一部:想望「德先生」的上下求索
1〈《自由中國》和戰後台灣「黨國體制」與「民主經驗」的記憶文化〉
2〈傅正與一九五○年代的台灣民主意識:以《傅正《自由中國》時期日記選編》為中心〉
3〈張忠棟教授與現代中國/台灣自由主義人物的研究〉
4〈誰的憲法?怎樣的奇蹟?推介《制憲風雲:美國立憲奇蹟》〉
5〈民主與俗世「支配意識形態」(的再思考:評法蘭西斯.福山《歷史的終結與最後一人》〉
第二部:理解「五四」與「知識分子」的歷史格局
1〈「啟蒙」與「救亡」的思想擂臺:關於「五四」的若干思考〉
2〈五四的歷史解釋:戰後台灣〉
3〈時代的呼聲:台灣「知識分子論述」的回顧〉
4〈誰的「七○年代」?閱讀鄭鴻生《青春之歌》的一些想法〉
askw 第一部:想望「德先生」的上下求索
1〈《自由中國》和戰後台灣「黨國體制」與「民主經驗」的記憶文化〉
2〈傅正與一九五○年代的台灣民主意識:以《傅正《自由中國》時期日記選編》為中心〉
3〈張忠棟教授與現代中國/台灣自由主義人物的研究〉
4〈誰的憲法?怎樣的奇蹟?推介《制憲風雲:美國立憲奇蹟》〉
5〈民主與俗世「支配意識形態」(的再思考:評法蘭西斯.福山《歷史的終結與最後一人》〉
第二部:理解「五四」與「知識分子」的歷史格局
1〈「啟蒙」與「救亡」的思想擂臺:關於「五四」的若干思考〉
2〈五四的歷史解釋:戰後台灣〉
3〈時代的呼聲:台灣「知識分子論述」的回顧〉
4〈誰的「七○年代」?閱讀鄭鴻生《青春之歌》的一些想法〉
1〈《自由中國》和戰後台灣「黨國體制」與「民主經驗」的記憶文化〉
2〈傅正與一九五○年代的台灣民主意識:以《傅正《自由中國》時期日記選編》為中心〉
3〈張忠棟教授與現代中國/台灣自由主義人物的研究〉
4〈誰的憲法?怎樣的奇蹟?推介《制憲風雲:美國立憲奇蹟》〉
5〈民主與俗世「支配意識形態」(的再思考:評法蘭西斯.福山《歷史的終結與最後一人》〉
第二部:理解「五四」與「知識分子」的歷史格局
1〈「啟蒙」與「救亡」的思想擂臺:關於「五四」的若干思考〉
2〈五四的歷史解釋:戰後台灣〉
3〈時代的呼聲:台灣「知識分子論述」的回顧〉
4〈誰的「七○年代」?閱讀鄭鴻生《青春之歌》的一些想法〉
asnd 第一部:想望「德先生」的上下求索
1〈《自由中國》和戰後台灣「黨國體制」與「民主經驗」的記憶文化〉
2〈傅正與一九五○年代的台灣民主意識:以《傅正《自由中國》時期日記選編》為中心〉
3〈張忠棟教授與現代中國/台灣自由主義人物的研究〉
4〈誰的憲法?怎樣的奇蹟?推介《制憲風雲:美國立憲奇蹟》〉
5〈民主與俗世「支配意識形態」(的再思考:評法蘭西斯.福山《歷史的終結與最後一人》〉
第二部:理解「五四」與「知識分子」的歷史格局
1〈「啟蒙」與「救亡」的思想擂臺:關於「五四」的若干思考〉
2〈五四的歷史解釋:戰後台灣〉
3〈時代的呼聲:台灣「知識分子論述」的回顧〉
4〈誰的「七○年代」?閱讀鄭鴻生《青春之歌》的一些想法〉
askw 第一部:想望「德先生」的上下求索
1〈《自由中國》和戰後台灣「黨國體制」與「民主經驗」的記憶文化〉
2〈傅正與一九五○年代的台灣民主意識:以《傅正《自由中國》時期日記選編》為中心〉
3〈張忠棟教授與現代中國/台灣自由主義人物的研究〉
4〈誰的憲法?怎樣的奇蹟?推介《制憲風雲:美國立憲奇蹟》〉
5〈民主與俗世「支配意識形態」(的再思考:評法蘭西斯.福山《歷史的終結與最後一人》〉
第二部:理解「五四」與「知識分子」的歷史格局
1〈「啟蒙」與「救亡」的思想擂臺:關於「五四」的若干思考〉
2〈五四的歷史解釋:戰後台灣〉
3〈時代的呼聲:台灣「知識分子論述」的回顧〉
4〈誰的「七○年代」?閱讀鄭鴻生《青春之歌》的一些想法〉
Details
Review
0 ratings
1 stars
0%
2 stars
0%
3 stars
0%
4 stars
0%
5 stars
0%
Write a review
Eligible to write reviews after purchasing products or add to 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