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罷官初返時日,明知故鄉容貌改易,卻要以一段段歷遊小記捕捉當下相逢的容顏;
在開闢寓山時,明知列閣層軒長峙巖壑,仍要朝出暮歸、不辭疲頓投入建設,然後在流變過程中挹留片段,一次次邀約廣大文友共同參與書寫活動;
在鄉居的夜晚,就寢前還以簡要筆觸快速勾勒一日行事;
別有所見所感時,舟中或樓前,夜央或清晨,也要有詩詞留存一段心事……
晚明江南社會商品經濟繁榮,學術文藝思潮蓬勃,萌動著新變的力量;但是政治頹唐,時局不安,終致於社稷易主。文士生於斯世,如何回應世局、安頓生命?祁彪佳出身藏書世家,對文字有熱誠的信賴,清簡的詩歌承載了他生命的重量。四十四歲的人生,他以溫暖堅毅的性情展示了晚明文人的一種典型。
全書以《遠山堂詩集》為基礎,首先蒐集海內外圖書館深藏的相關文獻,為祁彪佳傳世詩詞進行彙集、校勘。該集經抗清志士魏畊以行草塗抹修改,書中力求辨識二者,以還原祁詩原貌,並保留魏氏片段詩興。書中同時改變原來的詩體分卷,結合祁氏日記、尺牘與相關文獻,以其一生經歷為脈絡,重作編年與詮解,力求同時具有文獻學和詩學的價值,再現祁氏的生命意識及發展歷程。
全書共收祁氏詩詞535首。新輯詩19首、詞7闋、對聯2副,並則採編年方式,逐年標示明朝年號及西元紀年,各題作品於全文之下分立五目進行評述:「出處」、「校勘」、「魏訂」、「箋釋」、「附評」。
導論壹 以文字為渡筏——重讀遠山堂詩詞
導論貳 閱讀的閱讀——魏畊校訂《遠山堂詩集》勘論
體例說明
卷一 赴試候銓,南北旅次(1619-1623)
萬曆四十七年己未(1619) 18歲
過關山謁關聖
過關山謁關聖
初春
雨夜子規
春日鶯聲
送春
寓海惠寺次壁間韵
萬曆四十八年庚申(1620) 19歲
送商繩菴入閩
賀彭讓木考績
賦秦望朝霞贈李泰寰
天啟元年辛酉(1621) 20歲
燕燕於飛篇賀金楚畹新婚
雨夜宿上塘舘舍(二首)
滁陽道中
阜城道中喜遇陸幼輿
天啟二年壬戌(1622) 21歲
月下簫聲(四首)
春暮聞百舌
雨中芍藥
擬古艶詩五首
五日初晴即事
五日觀走馬
五日小集園亭
長安邸舍五日偶步憶伯氏
皇極殿遣輔臣行邊(館試)
孫內閣行邊志喜(觀政試題)
大中丞少墟馮公龍源鍾公同日榮任志賀(觀政試題)
佩劍行
遼警三十詠
吊陳岷麓年祖
天啟三年癸亥(1623) 22歲
贈仲兄脩翎北上(三首)
望揚子江
晚行六合道中
晚行儀真道中
過桃山岳廟(二首)
吊虞姬墓
滕縣道中——時值妖亂後
兗東道中
旴昭道中次新嘉驛舊韻
晚行須句道中
行路行
阜城道中懷陸幼輿
宿任丘僧舍
鄚州道中喜遇吳澹生
擬送陳四游賫詔南直江西
孟冬再月望後一日皇子誕生頒詔,仲冬朔日上親祀南壇,追述合賦,時行次高唐(二首)
瀛洲道中遇雪
望前一日瀛州道中遇雪,是日為萬壽聖誕,時家嚴以樞曹在朝(二首)
兗東道中逢初度(二首)
次新嘉驛舊題詩句猶在壁間復賦一律
黃夫人貞節詩——會稽陳邑侯母
卷二 司理閩中,拓展友道(1624-1628)
天啟四年甲子(1624) 23歲
寧德道中
羅源道中
寄雲間夏彝仲
七月既望奉陪寇葵衷遊九鯉湖,因擬小遊仙曲六首
寄懷冦葵衷(二首)
天啟五年乙丑(1625) 24歲
春日徐日觀招集石室,席散後偕觀智泉,及歸途而月上矣,賦近體二章
魯彥陳秋日偕韵士遊九漈,自碧瀬莒溪而上,探麥斜之勝,遊今罕有至者,自是為鯉湖別開一境界矣。度何嶺,過龍華、寧國兩古寺,眺鳳頂之峰,憩三會之刹,而仙門、石壺、水簾諸洞,出米、伏莾、蔡公諸巖,皆搜奇及焉。每遊輙有咏,勝地得名言而不朽。於其歸也,謾賦二十九韵問之
天啟六年丙寅(1626) 25歲
未至武夷五里阻雨舟中口占(二首)
醉卧武夷舟中口占二絕
宿崇安彭本之文學山房因題以贈(二首)
賦太姥贈秦儼海年兄
前喜雨詩(四首)
後喜雨詩(四首)
陳魯彥民部結社西巖,名流雲集,詩成彙帙以示,愧余俗吏,不能載酒相和,神已栩栩往矣,爰賦二律寄懷,時中秋前三日(二首)
贈戴母貞節
天啟七年丁卯(1627) 26歲
立春(二首)
有所思(四首)
陳體玄招集西巖
蔡心錦招集南谿
芝城道中寄內(二首)
宿白石公舘
墻東公館
贈葉君遊九頂山
贈謝九如二守
崇禎元年戊辰(1628) 27歲
贈景毅趙公奏最
端陽
集沙陽小有洞陶剡曲贈詩賦謝(二首)
壽江母楊太夫人(二首)
擬送蔡五岳
卷三 鄉居讀禮,服闋出遊(1629-1631)
崇禎二年己巳(1629) 28歲
春日口占(四首)
贈袁鳧公
贈袁鳬公(四首)
八月十五夜志感
九日書懷
奉送邑令陳公入覲
崇禎三年庚午(1630) 29歲
贈何芝田之睢陽(四首)
和葉六桐小飲密園之作(二首)
董山人過訪密園拈韵各賦(三首)
曠亭步月和韵
夏日與吳二如、彭天錫、浦長卿諸友集飡勝樓,次彭天錫韵(二首)
新天子改元三紀之仲秋,為梅源丘先生八旬初度,先生有子,以文章氣誼,予知之最渥,走翰數千里,邀予一言稱兩尊人觴,予不敢以不文辭,敬賦七言於左
庚午除夕
崇禎四年辛未(1631) 30歲
辛未元旦
玄升徐丈技善寫生,巧同鏤影,且其瀟洒出塵,固不欲以畫得名者,自閩入越,小集齋頭,歌以短章,聊博一笑
暮春舟中大集即景分韻
薄寒初換,微雨乍霽,偕社中諸子放舟鑑湖,探蘭蕩之勝,是為萍社之四集。時舟中酒甕傾倒,亟呼酪奴解渴。於其歸也,各賦近體一章。翁艾詩不成,罰依金谷例,無酒以水沃之,滿腹而止
初夏社中諸子限鶯字
喜陳聖鑒入社各賦五言限社字
初夏訪道士庄,舟臨竹岸,榜人便折野筍,為守者所觸,怒詈不已。諸友笑以酒釋之,渠怒竟息,且多為導引,披蓁拂棘,直至季真亭下。酹酒爇香,各賦五七長言,盡吊古之懷而罷。歸舟再賦以紀其勝云
過道士庄吊賀季真先生
初夏偕鄭季公僧無迹及兄季超弟文載同宿化鹿山房限韵
夏日宿化鹿山,比歸而雨後溪漲,乘竹舡下平水,兩山映帶,一水奔流,形勝足擬輞川,人工且可補共鼓之憾,即景長吟,以紀其事
雨中約鄭季公遊雲門寺不果
將遊蘭亭遲鄭季公、姚兆汝
端午約趙山人於八日遊蘭亭
吊徐文長先生墓(四首)
邀姚兆汝于屭石湖同遊蘭亭
雨宿阮溪
阮溪舟中徵於越韵事,擬營妓劉采春贈元微之一絕
蘭亭道中
遊古蘭亭效脩禊體
蘭亭懷古
蘭亭
雨中望天鏡諸園不得遊戲以六言謝之(二首)
宿表勝庵
雨坐表勝菴聽寂深述五臺之景
石屋
謁禹陵
望香爐峰
鷗虎軒
王元章梅花屋(二首)
遊蘭亭爐峰歸對酒作歌
對酒作歡樂歌
卷四 再履仕途,交遊候旨(1631-1634)
別兄弟
坐烟雨樓一名疑樓,又一名漁樂國
重上虎丘得遊字
坐千人石聞童子清歌有客倚洞簫和之
雨泊潤州
渡揚子江
初秋新月(二首)
七夕雨
吊露筋祠
雨後晚泊(二首)
漂母祠
古城三義廟(八首)
淮上(六首)
黃河(十首)
登濟寧太白樓再遊杜工部古南池
雨泊潤園,主人方飲,予亦就飲,別乃識為朱仲省文學
飲北源茶(二首)
舟中詠懷(十首)
慰陳聖鑒病
喜聖鑒病起
陳聖鑒累日長吟百篇未已,諸友有止之者有勉之者,予兩解焉
季公懷童子潘小妃,遂夢贈以箋詩,字皆艷,比醒止憶「樹老接村煙」一語,諸友韻其事各用五律紀之
蓼花分得六魚(二首)
十舟詩(十八首)
秋月移帆與鄭季公汪照隣陳聖鑒聯賦(二首)
明珠篇
前送瘧
後送瘧
贈許惺菴(四首)
寓凈業庵即事
寓凈業菴贈無無上人
題壁
崇禎五年壬申(1632) 31歲
辛未都門除夕分得六魚
壬申元旦分得五微
元旦同李子木鄭季公陳自嚳蔣安然集呂祠即席聯句,命童子擊磬為節,磬三擊句不成浮大白,刻寸燭得二十一韵
泡影亭仝asnd
導論壹 以文字為渡筏——重讀遠山堂詩詞
導論貳 閱讀的閱讀——魏畊校訂《遠山堂詩集》勘論
體例說明
卷一 赴試候銓,南北旅次(1619-1623)
萬曆四十七年己未(1619) 18歲
過關山謁關聖
過關山謁關聖
初春
雨夜子規
春日鶯聲
送春
寓海惠寺次壁間韵
萬曆四十八年庚申(1620) 19歲
送商繩菴入閩
賀彭讓木考績
賦秦望朝霞贈李泰寰
天啟元年辛酉(1621) 20歲
燕燕於飛篇賀金楚畹新婚
雨夜宿上塘舘舍(二首)
滁陽道中
阜城道中喜遇陸幼輿
天啟二年壬戌(1622) 21歲
月下簫聲(四首)
春暮聞百舌
雨中芍藥
擬古艶詩五首
五日初晴即事
五日觀走馬
五日小集園亭
長安邸舍五日偶步憶伯氏
皇極殿遣輔臣行邊(館試)
孫內閣行邊志喜(觀政試題)
大中丞少墟馮公龍源鍾公同日榮任志賀(觀政試題)
佩劍行
遼警三十詠
吊陳岷麓年祖
天啟三年癸亥(1623) 22歲
贈仲兄脩翎北上(三首)
望揚子江
晚行六合道中
晚行儀真道中
過桃山岳廟(二首)
吊虞姬墓
滕縣道中——時值妖亂後
兗東道中
旴昭道中次新嘉驛舊韻
晚行須句道中
行路行
阜城道中懷陸幼輿
宿任丘僧舍
鄚州道中喜遇吳澹生
擬送陳四游賫詔南直江西
孟冬再月望後一日皇子誕生頒詔,仲冬朔日上親祀南壇,追述合賦,時行次高唐(二首)
瀛洲道中遇雪
望前一日瀛州道中遇雪,是日為萬壽聖誕,時家嚴以樞曹在朝(二首)
兗東道中逢初度(二首)
次新嘉驛舊題詩句猶在壁間復賦一律
黃夫人貞節詩——會稽陳邑侯母
卷二 司理閩中,拓展友道(1624-1628)
天啟四年甲子(1624) 23歲
寧德道中
羅源道中
寄雲間夏彝仲
七月既望奉陪寇葵衷遊九鯉湖,因擬小遊仙曲六首
寄懷冦葵衷(二首)
天啟五年乙丑(1625) 24歲
春日徐日觀招集石室,席散後偕觀智泉,及歸途而月上矣,賦近體二章
魯彥陳秋日偕韵士遊九漈,自碧瀬莒溪而上,探麥斜之勝,遊今罕有至者,自是為鯉湖別開一境界矣。度何嶺,過龍華、寧國兩古寺,眺鳳頂之峰,憩三會之刹,而仙門、石壺、水簾諸洞,出米、伏莾、蔡公諸巖,皆搜奇及焉。每遊輙有咏,勝地得名言而不朽。於其歸也,謾賦二十九韵問之
天啟六年丙寅(1626) 25歲
未至武夷五里阻雨舟中口占(二首)
醉卧武夷舟中口占二絕
宿崇安彭本之文學山房因題以贈(二首)
賦太姥贈秦儼海年兄
前喜雨詩(四首)
後喜雨詩(四首)
陳魯彥民部結社西巖,名流雲集,詩成彙帙以示,愧余俗吏,不能載酒相和,神已栩栩往矣,爰賦二律寄懷,時中秋前三日(二首)
贈戴母貞節
天啟七年丁卯(1627) 26歲
立春(二首)
有所思(四首)
陳體玄招集西巖
蔡心錦招集南谿
芝城道中寄內(二首)
宿白石公舘
墻東公館
贈葉君遊九頂山
贈謝九如二守
崇禎元年戊辰(1628) 27歲
贈景毅趙公奏最
端陽
集沙陽小有洞陶剡曲贈詩賦謝(二首)
壽江母楊太夫人(二首)
擬送蔡五岳
卷三 鄉居讀禮,服闋出遊(1629-1631)
崇禎二年己巳(1629) 28歲
春日口占(四首)
贈袁鳧公
贈袁鳬公(四首)
八月十五夜志感
九日書懷
奉送邑令陳公入覲
崇禎三年庚午(1630) 29歲
贈何芝田之睢陽(四首)
和葉六桐小飲密園之作(二首)
董山人過訪密園拈韵各賦(三首)
曠亭步月和韵
夏日與吳二如、彭天錫、浦長卿諸友集飡勝樓,次彭天錫韵(二首)
新天子改元三紀之仲秋,為梅源丘先生八旬初度,先生有子,以文章氣誼,予知之最渥,走翰數千里,邀予一言稱兩尊人觴,予不敢以不文辭,敬賦七言於左
庚午除夕
崇禎四年辛未(1631) 30歲
辛未元旦
玄升徐丈技善寫生,巧同鏤影,且其瀟洒出塵,固不欲以畫得名者,自閩入越,小集齋頭,歌以短章,聊博一笑
暮春舟中大集即景分韻
薄寒初換,微雨乍霽,偕社中諸子放舟鑑湖,探蘭蕩之勝,是為萍社之四集。時舟中酒甕傾倒,亟呼酪奴解渴。於其歸也,各賦近體一章。翁艾詩不成,罰依金谷例,無酒以水沃之,滿腹而止
初夏社中諸子限鶯字
喜陳聖鑒入社各賦五言限社字
初夏訪道士庄,舟臨竹岸,榜人便折野筍,為守者所觸,怒詈不已。諸友笑以酒釋之,渠怒竟息,且多為導引,披蓁拂棘,直至季真亭下。酹酒爇香,各賦五七長言,盡吊古之懷而罷。歸舟再賦以紀其勝云
過道士庄吊賀季真先生
初夏偕鄭季公僧無迹及兄季超弟文載同宿化鹿山房限韵
夏日宿化鹿山,比歸而雨後溪漲,乘竹舡下平水,兩山映帶,一水奔流,形勝足擬輞川,人工且可補共鼓之憾,即景長吟,以紀其事
雨中約鄭季公遊雲門寺不果
將遊蘭亭遲鄭季公、姚兆汝
端午約趙山人於八日遊蘭亭
吊徐文長先生墓(四首)
邀姚兆汝于屭石湖同遊蘭亭
雨宿阮溪
阮溪舟中徵於越韵事,擬營妓劉采春贈元微之一絕
蘭亭道中
遊古蘭亭效脩禊體
蘭亭懷古
蘭亭
雨中望天鏡諸園不得遊戲以六言謝之(二首)
宿表勝庵
雨坐表勝菴聽寂深述五臺之景
石屋
謁禹陵
望香爐峰
鷗虎軒
王元章梅花屋(二首)
遊蘭亭爐峰歸對酒作歌
對酒作歡樂歌
卷四 再履仕途,交遊候旨(1631-1634)
別兄弟
坐烟雨樓一名疑樓,又一名漁樂國
重上虎丘得遊字
坐千人石聞童子清歌有客倚洞簫和之
雨泊潤州
渡揚子江
初秋新月(二首)
七夕雨
吊露筋祠
雨後晚泊(二首)
漂母祠
古城三義廟(八首)
淮上(六首)
黃河(十首)
登濟寧太白樓再遊杜工部古南池
雨泊潤園,主人方飲,予亦就飲,別乃識為朱仲省文學
飲北源茶(二首)
舟中詠懷(十首)
慰陳聖鑒病
喜聖鑒病起
陳聖鑒累日長吟百篇未已,諸友有止之者有勉之者,予兩解焉
季公懷童子潘小妃,遂夢贈以箋詩,字皆艷,比醒止憶「樹老接村煙」一語,諸友韻其事各用五律紀之
蓼花分得六魚(二首)
十舟詩(十八首)
秋月移帆與鄭季公汪照隣陳聖鑒聯賦(二首)
明珠篇
前送瘧
後送瘧
贈許惺菴(四首)
寓凈業庵即事
寓凈業菴贈無無上人
題壁
崇禎五年壬申(1632) 31歲
辛未都門除夕分得六魚
壬申元旦分得五微
元旦同李子木鄭季公陳自嚳蔣安然集呂祠即席聯句,命童子擊磬為節,磬三擊句不成浮大白,刻寸燭得二十一韵
泡影亭仝askw
導論壹 以文字為渡筏——重讀遠山堂詩詞
導論貳 閱讀的閱讀——魏畊校訂《遠山堂詩集》勘論
體例說明
卷一 赴試候銓,南北旅次(1619-1623)
萬曆四十七年己未(1619) 18歲
過關山謁關聖
過關山謁關聖
初春
雨夜子規
春日鶯聲
送春
寓海惠寺次壁間韵
萬曆四十八年庚申(1620) 19歲
送商繩菴入閩
賀彭讓木考績
賦秦望朝霞贈李泰寰
天啟元年辛酉(1621) 20歲
燕燕於飛篇賀金楚畹新婚
雨夜宿上塘舘舍(二首)
滁陽道中
阜城道中喜遇陸幼輿
天啟二年壬戌(1622) 21歲
月下簫聲(四首)
春暮聞百舌
雨中芍藥
擬古艶詩五首
五日初晴即事
五日觀走馬
五日小集園亭
長安邸舍五日偶步憶伯氏
皇極殿遣輔臣行邊(館試)
孫內閣行邊志喜(觀政試題)
大中丞少墟馮公龍源鍾公同日榮任志賀(觀政試題)
佩劍行
遼警三十詠
吊陳岷麓年祖
天啟三年癸亥(1623) 22歲
贈仲兄脩翎北上(三首)
望揚子江
晚行六合道中
晚行儀真道中
過桃山岳廟(二首)
吊虞姬墓
滕縣道中——時值妖亂後
兗東道中
旴昭道中次新嘉驛舊韻
晚行須句道中
行路行
阜城道中懷陸幼輿
宿任丘僧舍
鄚州道中喜遇吳澹生
擬送陳四游賫詔南直江西
孟冬再月望後一日皇子誕生頒詔,仲冬朔日上親祀南壇,追述合賦,時行次高唐(二首)
瀛洲道中遇雪
望前一日瀛州道中遇雪,是日為萬壽聖誕,時家嚴以樞曹在朝(二首)
兗東道中逢初度(二首)
次新嘉驛舊題詩句猶在壁間復賦一律
黃夫人貞節詩——會稽陳邑侯母
卷二 司理閩中,拓展友道(1624-1628)
天啟四年甲子(1624) 23歲
寧德道中
羅源道中
寄雲間夏彝仲
七月既望奉陪寇葵衷遊九鯉湖,因擬小遊仙曲六首
寄懷冦葵衷(二首)
天啟五年乙丑(1625) 24歲
春日徐日觀招集石室,席散後偕觀智泉,及歸途而月上矣,賦近體二章
魯彥陳秋日偕韵士遊九漈,自碧瀬莒溪而上,探麥斜之勝,遊今罕有至者,自是為鯉湖別開一境界矣。度何嶺,過龍華、寧國兩古寺,眺鳳頂之峰,憩三會之刹,而仙門、石壺、水簾諸洞,出米、伏莾、蔡公諸巖,皆搜奇及焉。每遊輙有咏,勝地得名言而不朽。於其歸也,謾賦二十九韵問之
天啟六年丙寅(1626) 25歲
未至武夷五里阻雨舟中口占(二首)
醉卧武夷舟中口占二絕
宿崇安彭本之文學山房因題以贈(二首)
賦太姥贈秦儼海年兄
前喜雨詩(四首)
後喜雨詩(四首)
陳魯彥民部結社西巖,名流雲集,詩成彙帙以示,愧余俗吏,不能載酒相和,神已栩栩往矣,爰賦二律寄懷,時中秋前三日(二首)
贈戴母貞節
天啟七年丁卯(1627) 26歲
立春(二首)
有所思(四首)
陳體玄招集西巖
蔡心錦招集南谿
芝城道中寄內(二首)
宿白石公舘
墻東公館
贈葉君遊九頂山
贈謝九如二守
崇禎元年戊辰(1628) 27歲
贈景毅趙公奏最
端陽
集沙陽小有洞陶剡曲贈詩賦謝(二首)
壽江母楊太夫人(二首)
擬送蔡五岳
卷三 鄉居讀禮,服闋出遊(1629-1631)
崇禎二年己巳(1629) 28歲
春日口占(四首)
贈袁鳧公
贈袁鳬公(四首)
八月十五夜志感
九日書懷
奉送邑令陳公入覲
崇禎三年庚午(1630) 29歲
贈何芝田之睢陽(四首)
和葉六桐小飲密園之作(二首)
董山人過訪密園拈韵各賦(三首)
曠亭步月和韵
夏日與吳二如、彭天錫、浦長卿諸友集飡勝樓,次彭天錫韵(二首)
新天子改元三紀之仲秋,為梅源丘先生八旬初度,先生有子,以文章氣誼,予知之最渥,走翰數千里,邀予一言稱兩尊人觴,予不敢以不文辭,敬賦七言於左
庚午除夕
崇禎四年辛未(1631) 30歲
辛未元旦
玄升徐丈技善寫生,巧同鏤影,且其瀟洒出塵,固不欲以畫得名者,自閩入越,小集齋頭,歌以短章,聊博一笑
暮春舟中大集即景分韻
薄寒初換,微雨乍霽,偕社中諸子放舟鑑湖,探蘭蕩之勝,是為萍社之四集。時舟中酒甕傾倒,亟呼酪奴解渴。於其歸也,各賦近體一章。翁艾詩不成,罰依金谷例,無酒以水沃之,滿腹而止
初夏社中諸子限鶯字
喜陳聖鑒入社各賦五言限社字
初夏訪道士庄,舟臨竹岸,榜人便折野筍,為守者所觸,怒詈不已。諸友笑以酒釋之,渠怒竟息,且多為導引,披蓁拂棘,直至季真亭下。酹酒爇香,各賦五七長言,盡吊古之懷而罷。歸舟再賦以紀其勝云
過道士庄吊賀季真先生
初夏偕鄭季公僧無迹及兄季超弟文載同宿化鹿山房限韵
夏日宿化鹿山,比歸而雨後溪漲,乘竹舡下平水,兩山映帶,一水奔流,形勝足擬輞川,人工且可補共鼓之憾,即景長吟,以紀其事
雨中約鄭季公遊雲門寺不果
將遊蘭亭遲鄭季公、姚兆汝
端午約趙山人於八日遊蘭亭
吊徐文長先生墓(四首)
邀姚兆汝于屭石湖同遊蘭亭
雨宿阮溪
阮溪舟中徵於越韵事,擬營妓劉采春贈元微之一絕
蘭亭道中
遊古蘭亭效脩禊體
蘭亭懷古
蘭亭
雨中望天鏡諸園不得遊戲以六言謝之(二首)
宿表勝庵
雨坐表勝菴聽寂深述五臺之景
石屋
謁禹陵
望香爐峰
鷗虎軒
王元章梅花屋(二首)
遊蘭亭爐峰歸對酒作歌
對酒作歡樂歌
卷四 再履仕途,交遊候旨(1631-1634)
別兄弟
坐烟雨樓一名疑樓,又一名漁樂國
重上虎丘得遊字
坐千人石聞童子清歌有客倚洞簫和之
雨泊潤州
渡揚子江
初秋新月(二首)
七夕雨
吊露筋祠
雨後晚泊(二首)
漂母祠
古城三義廟(八首)
淮上(六首)
黃河(十首)
登濟寧太白樓再遊杜工部古南池
雨泊潤園,主人方飲,予亦就飲,別乃識為朱仲省文學
飲北源茶(二首)
舟中詠懷(十首)
慰陳聖鑒病
喜聖鑒病起
陳聖鑒累日長吟百篇未已,諸友有止之者有勉之者,予兩解焉
季公懷童子潘小妃,遂夢贈以箋詩,字皆艷,比醒止憶「樹老接村煙」一語,諸友韻其事各用五律紀之
蓼花分得六魚(二首)
十舟詩(十八首)
秋月移帆與鄭季公汪照隣陳聖鑒聯賦(二首)
明珠篇
前送瘧
後送瘧
贈許惺菴(四首)
寓凈業庵即事
寓凈業菴贈無無上人
題壁
崇禎五年壬申(1632) 31歲
辛未都門除夕分得六魚
壬申元旦分得五微
元旦同李子木鄭季公陳自嚳蔣安然集呂祠即席聯句,命童子擊磬為節,磬三擊句不成浮大白,刻寸燭得二十一韵
泡影亭仝
曹淑娟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曾任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訪問學人,捷克查理士大學短期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園林文學、明清文學、中國詩學,關懷世人的存在境域與感受。著有《華夏之美:詩歌》、《漢賦之寫物言志傳統》、《晚明性靈小品研究》、《流變中的書寫:祁彪佳與寓山園林論述》、《孤光自照:晚明文士的言說與實踐》、《在勞績中安居:晚明園林文學與文化》、〈江南境物與壺中天地——白居易履道園的收藏美學〉、〈杜甫浣花草堂倫理世界的重構〉、〈演繹創傷——〈同谷七歌〉及其擬作的經驗再演與轉化〉等專書與學術論文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