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 to Theories of Group Relations: Selection of Papers on Systems Psychodynamics in Bion's Tradition

探索團體關係理論、系統心理動力學的最佳入門途徑
兼具理論深度與實務啟發,具備跨領域的學術與應用價值
★台灣團體關係小組創辦人及主席許明輝博士,主編並審閱
★當代中文世界對團體關係理論最完整代表作
★國內外團體關係領域專家,專文推薦、掛名推薦
★內容涵蓋:團體潛意識、開放系統、投射性認同、女性領導力、族群關係、領導倫理等主題
「一個新的結論要有價值,它必須能將看似散落各處彼此無關的已知元素連結起來,在混亂的表象中引入秩序。」——比昂
【本書簡介】
團體關係理論建立於比昂的精神分析觀點與系統理論之上,發端於一九五〇年代英國倫敦塔維斯托克診所,其核心概念為「團體是一個整體」——也就是說,團體是一個具有自我生命的系統,而非僅是個別成員的總和。
隨著理論的演進,團體關係的觀點已被廣泛應用於更大的系統之中,如組織、企業乃至社會文化。
本書由台灣團體關係領域之先驅許明輝博士主編,精選十二篇團體關係經典論文,作為理解個體與團體互動、深入探索「系統心理動力學」的入門佳作。
全書分為四個部分:(一)起源與概論、(二)基本理論、(三)重要議題、(四)實務應用。內容涵蓋團體潛意識、開放系統、投射性認同、團體作為一個整體、女性領導力、族群關係、領導倫理等核心主題,並輔以實際案例分析,是目前中文世界中對團體關係理論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著作。
【專業推薦】
張達人/天主教仁慈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
樊雪梅/英國精神分析學會、國際精神分析學會成人暨兒童分析師
劉佳昌/台灣精神分析學會前理事長
林俐伶/台灣精神分析學會理事長
許育光/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及前主任
邢智彬/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里歐・威爾頓(Leo Wilton)/萊斯社會系統研究機構(AKRI)董事會主席
瑪麗・麥克雷(Mary B. McRae)/威廉・艾倫森・懷特(White)機構董事會主席
艾倫・夏弗(Allan Shafer)/澳洲團體關係學會(GRA)前董事會主席
伊拉娜・利特文(Ilana Litvin)/以色列團體與組織歷程研究學會(OFEK)前董事會主席
萊斯利・布里塞特(Leslie Brissett)/塔維斯托克(Tavistock)人類關係機構前主任
雷內・莫倫坎普(René Molenkamp)/聖地牙哥大學組織領導力教育博士課程學術主任
「明輝自二〇一五回國已近十年,期間曾辦理過兩場大型五天研習會及多場兩天的周末工作坊,可見其在推動對大型團體動力理解與體悟的企圖心與使命感。今其戮力完成了中文版相關書籍,實在可喜可賀,我想這份成就對在台灣推動團體動力的團體關係模式將進入新的紀元。」
——張達人/天主教仁慈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
「臺灣的臨床訓練一直忽略這個領域的教導。現在,由許明輝博士引介並導讀的《團體關係理論入門》問世,我很榮幸向所有對團體心理動力有興趣的臨床工作者推薦此書。更希望中文世界有愈來愈多的臨床工作者參與許博士每兩年舉辦的「團體關係大會」,親身經驗比昂於塔維斯托克(Tavistock)留下的傳統。」
——樊雪梅/英國精神分析學會、國際精神分析學會成人暨兒童分析師
「《團體關係理論入門》是一部重要的理論文獻集,讓讀者有機會深入探索團體關係理論的歷史基礎、核心理論與實務應用,並理解這些內容如何影響我們對團體動力的理解。試著閱讀看看吧!它或許會開啟並轉化你的思維,以你從未想像過的方式改變你的世界觀。」
——里歐・威爾頓(Leo Wilton)/萊斯社會系統研究機構(AKRI)董事會主席
「我懷著無比的自豪與深深的欣賞之情,為這本書寫下推薦序。透過許博士的學術研究、教學與領導,他正在跨越文化、語言與世代,持續傳承並拓展團體關係的傳統。本書正是他遠見與奉獻精神的具體展現,而作為他以前的老師與在此領域的同道,對於能支持他的工作我深感榮幸。」
——瑪麗・麥克雷(Mary B. McRae)/威廉・艾倫森・懷特(White)機構董事會主席
「能完成這本書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希望這本書的面世對中文世界而言是個有啟發性的開始,能為中文讀者開啟一扇窗,讓讀者在面對生命的種種挑戰時更能看清其背後系統的動力且多一些面對這些挑戰的智慧與力量。」
——許明輝/台灣團體關係小組創辦人及主席
兼具理論深度與實務啟發,具備跨領域的學術與應用價值
★台灣團體關係小組創辦人及主席許明輝博士,主編並審閱
★當代中文世界對團體關係理論最完整代表作
★國內外團體關係領域專家,專文推薦、掛名推薦
★內容涵蓋:團體潛意識、開放系統、投射性認同、女性領導力、族群關係、領導倫理等主題
「一個新的結論要有價值,它必須能將看似散落各處彼此無關的已知元素連結起來,在混亂的表象中引入秩序。」——比昂
【本書簡介】
團體關係理論建立於比昂的精神分析觀點與系統理論之上,發端於一九五〇年代英國倫敦塔維斯托克診所,其核心概念為「團體是一個整體」——也就是說,團體是一個具有自我生命的系統,而非僅是個別成員的總和。
隨著理論的演進,團體關係的觀點已被廣泛應用於更大的系統之中,如組織、企業乃至社會文化。
本書由台灣團體關係領域之先驅許明輝博士主編,精選十二篇團體關係經典論文,作為理解個體與團體互動、深入探索「系統心理動力學」的入門佳作。
全書分為四個部分:(一)起源與概論、(二)基本理論、(三)重要議題、(四)實務應用。內容涵蓋團體潛意識、開放系統、投射性認同、團體作為一個整體、女性領導力、族群關係、領導倫理等核心主題,並輔以實際案例分析,是目前中文世界中對團體關係理論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著作。
【專業推薦】
張達人/天主教仁慈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
樊雪梅/英國精神分析學會、國際精神分析學會成人暨兒童分析師
劉佳昌/台灣精神分析學會前理事長
林俐伶/台灣精神分析學會理事長
許育光/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及前主任
邢智彬/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里歐・威爾頓(Leo Wilton)/萊斯社會系統研究機構(AKRI)董事會主席
瑪麗・麥克雷(Mary B. McRae)/威廉・艾倫森・懷特(White)機構董事會主席
艾倫・夏弗(Allan Shafer)/澳洲團體關係學會(GRA)前董事會主席
伊拉娜・利特文(Ilana Litvin)/以色列團體與組織歷程研究學會(OFEK)前董事會主席
萊斯利・布里塞特(Leslie Brissett)/塔維斯托克(Tavistock)人類關係機構前主任
雷內・莫倫坎普(René Molenkamp)/聖地牙哥大學組織領導力教育博士課程學術主任
「明輝自二〇一五回國已近十年,期間曾辦理過兩場大型五天研習會及多場兩天的周末工作坊,可見其在推動對大型團體動力理解與體悟的企圖心與使命感。今其戮力完成了中文版相關書籍,實在可喜可賀,我想這份成就對在台灣推動團體動力的團體關係模式將進入新的紀元。」
——張達人/天主教仁慈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
「臺灣的臨床訓練一直忽略這個領域的教導。現在,由許明輝博士引介並導讀的《團體關係理論入門》問世,我很榮幸向所有對團體心理動力有興趣的臨床工作者推薦此書。更希望中文世界有愈來愈多的臨床工作者參與許博士每兩年舉辦的「團體關係大會」,親身經驗比昂於塔維斯托克(Tavistock)留下的傳統。」
——樊雪梅/英國精神分析學會、國際精神分析學會成人暨兒童分析師
「《團體關係理論入門》是一部重要的理論文獻集,讓讀者有機會深入探索團體關係理論的歷史基礎、核心理論與實務應用,並理解這些內容如何影響我們對團體動力的理解。試著閱讀看看吧!它或許會開啟並轉化你的思維,以你從未想像過的方式改變你的世界觀。」
——里歐・威爾頓(Leo Wilton)/萊斯社會系統研究機構(AKRI)董事會主席
「我懷著無比的自豪與深深的欣賞之情,為這本書寫下推薦序。透過許博士的學術研究、教學與領導,他正在跨越文化、語言與世代,持續傳承並拓展團體關係的傳統。本書正是他遠見與奉獻精神的具體展現,而作為他以前的老師與在此領域的同道,對於能支持他的工作我深感榮幸。」
——瑪麗・麥克雷(Mary B. McRae)/威廉・艾倫森・懷特(White)機構董事會主席
「能完成這本書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希望這本書的面世對中文世界而言是個有啟發性的開始,能為中文讀者開啟一扇窗,讓讀者在面對生命的種種挑戰時更能看清其背後系統的動力且多一些面對這些挑戰的智慧與力量。」
——許明輝/台灣團體關係小組創辦人及主席
導言
推薦序1:關係、潛意識與團體動力 ——張達人
推薦序2:臨床工作者不可或缺的經驗:團體關係 ——樊雪梅
推薦序3:轉化思維,改變你的世界觀 ——里歐・威爾頓
推薦序4:跨越文化、語言與世代的貢獻 ——瑪麗・麥克雷
第一部 起源與概論
第1章 團體關係:基本原理與技術 ——里奧克
第2章 塔維斯托克入門II ——海登、莫倫坎普
第二部 基本理論
第3章 選自:比昂論團體經驗 ——比昂
第4章 選自:組織系統 ——米勒、萊斯
第5章 雙人組與團體中的投射性認同 ——霍洛維茨
第6章 團體作為一個整體的視角和其理論根源 ——威爾斯
第三部 重要議題
第7章 領導力:個人與團體 ——圖爾凱
第8章 當權的女性:一個社會心理分析 ——貝葉斯、牛頓
第9章 被貶低的他者:多樣性與團體關係 ——斯考尼克、格林
第10章 誘惑與背叛:領導者團體對權力的無意識濫用過程 ——卡恩、格林
第四部 應用
第11章 社會系統作為焦慮防禦功能的案例:一家綜合醫院護理部門的研究報告 ——孟席斯
第12章 顧問作為容器:協助曼德拉時代南非的組織重生 ——史密斯、米勒、卡明斯坦asnd 導言
推薦序1:關係、潛意識與團體動力 ——張達人
推薦序2:臨床工作者不可或缺的經驗:團體關係 ——樊雪梅
推薦序3:轉化思維,改變你的世界觀 ——里歐・威爾頓
推薦序4:跨越文化、語言與世代的貢獻 ——瑪麗・麥克雷
第一部 起源與概論
第1章 團體關係:基本原理與技術 ——里奧克
第2章 塔維斯托克入門II ——海登、莫倫坎普
第二部 基本理論
第3章 選自:比昂論團體經驗 ——比昂
第4章 選自:組織系統 ——米勒、萊斯
第5章 雙人組與團體中的投射性認同 ——霍洛維茨
第6章 團體作為一個整體的視角和其理論根源 ——威爾斯
第三部 重要議題
第7章 領導力:個人與團體 ——圖爾凱
第8章 當權的女性:一個社會心理分析 ——貝葉斯、牛頓
第9章 被貶低的他者:多樣性與團體關係 ——斯考尼克、格林
第10章 誘惑與背叛:領導者團體對權力的無意識濫用過程 ——卡恩、格林
第四部 應用
第11章 社會系統作為焦慮防禦功能的案例:一家綜合醫院護理部門的研究報告 ——孟席斯
第12章 顧問作為容器:協助曼德拉時代南非的組織重生 ——史密斯、米勒、卡明斯坦askw 導言
推薦序1:關係、潛意識與團體動力 ——張達人
推薦序2:臨床工作者不可或缺的經驗:團體關係 ——樊雪梅
推薦序3:轉化思維,改變你的世界觀 ——里歐・威爾頓
推薦序4:跨越文化、語言與世代的貢獻 ——瑪麗・麥克雷
第一部 起源與概論
第1章 團體關係:基本原理與技術 ——里奧克
第2章 塔維斯托克入門II ——海登、莫倫坎普
第二部 基本理論
第3章 選自:比昂論團體經驗 ——比昂
第4章 選自:組織系統 ——米勒、萊斯
第5章 雙人組與團體中的投射性認同 ——霍洛維茨
第6章 團體作為一個整體的視角和其理論根源 ——威爾斯
第三部 重要議題
第7章 領導力:個人與團體 ——圖爾凱
第8章 當權的女性:一個社會心理分析 ——貝葉斯、牛頓
第9章 被貶低的他者:多樣性與團體關係 ——斯考尼克、格林
第10章 誘惑與背叛:領導者團體對權力的無意識濫用過程 ——卡恩、格林
第四部 應用
第11章 社會系統作為焦慮防禦功能的案例:一家綜合醫院護理部門的研究報告 ——孟席斯
第12章 顧問作為容器:協助曼德拉時代南非的組織重生 ——史密斯、米勒、卡明斯坦
推薦序1:關係、潛意識與團體動力 ——張達人
推薦序2:臨床工作者不可或缺的經驗:團體關係 ——樊雪梅
推薦序3:轉化思維,改變你的世界觀 ——里歐・威爾頓
推薦序4:跨越文化、語言與世代的貢獻 ——瑪麗・麥克雷
第一部 起源與概論
第1章 團體關係:基本原理與技術 ——里奧克
第2章 塔維斯托克入門II ——海登、莫倫坎普
第二部 基本理論
第3章 選自:比昂論團體經驗 ——比昂
第4章 選自:組織系統 ——米勒、萊斯
第5章 雙人組與團體中的投射性認同 ——霍洛維茨
第6章 團體作為一個整體的視角和其理論根源 ——威爾斯
第三部 重要議題
第7章 領導力:個人與團體 ——圖爾凱
第8章 當權的女性:一個社會心理分析 ——貝葉斯、牛頓
第9章 被貶低的他者:多樣性與團體關係 ——斯考尼克、格林
第10章 誘惑與背叛:領導者團體對權力的無意識濫用過程 ——卡恩、格林
第四部 應用
第11章 社會系統作為焦慮防禦功能的案例:一家綜合醫院護理部門的研究報告 ——孟席斯
第12章 顧問作為容器:協助曼德拉時代南非的組織重生 ——史密斯、米勒、卡明斯坦asnd 導言
推薦序1:關係、潛意識與團體動力 ——張達人
推薦序2:臨床工作者不可或缺的經驗:團體關係 ——樊雪梅
推薦序3:轉化思維,改變你的世界觀 ——里歐・威爾頓
推薦序4:跨越文化、語言與世代的貢獻 ——瑪麗・麥克雷
第一部 起源與概論
第1章 團體關係:基本原理與技術 ——里奧克
第2章 塔維斯托克入門II ——海登、莫倫坎普
第二部 基本理論
第3章 選自:比昂論團體經驗 ——比昂
第4章 選自:組織系統 ——米勒、萊斯
第5章 雙人組與團體中的投射性認同 ——霍洛維茨
第6章 團體作為一個整體的視角和其理論根源 ——威爾斯
第三部 重要議題
第7章 領導力:個人與團體 ——圖爾凱
第8章 當權的女性:一個社會心理分析 ——貝葉斯、牛頓
第9章 被貶低的他者:多樣性與團體關係 ——斯考尼克、格林
第10章 誘惑與背叛:領導者團體對權力的無意識濫用過程 ——卡恩、格林
第四部 應用
第11章 社會系統作為焦慮防禦功能的案例:一家綜合醫院護理部門的研究報告 ——孟席斯
第12章 顧問作為容器:協助曼德拉時代南非的組織重生 ——史密斯、米勒、卡明斯坦askw 導言
推薦序1:關係、潛意識與團體動力 ——張達人
推薦序2:臨床工作者不可或缺的經驗:團體關係 ——樊雪梅
推薦序3:轉化思維,改變你的世界觀 ——里歐・威爾頓
推薦序4:跨越文化、語言與世代的貢獻 ——瑪麗・麥克雷
第一部 起源與概論
第1章 團體關係:基本原理與技術 ——里奧克
第2章 塔維斯托克入門II ——海登、莫倫坎普
第二部 基本理論
第3章 選自:比昂論團體經驗 ——比昂
第4章 選自:組織系統 ——米勒、萊斯
第5章 雙人組與團體中的投射性認同 ——霍洛維茨
第6章 團體作為一個整體的視角和其理論根源 ——威爾斯
第三部 重要議題
第7章 領導力:個人與團體 ——圖爾凱
第8章 當權的女性:一個社會心理分析 ——貝葉斯、牛頓
第9章 被貶低的他者:多樣性與團體關係 ——斯考尼克、格林
第10章 誘惑與背叛:領導者團體對權力的無意識濫用過程 ——卡恩、格林
第四部 應用
第11章 社會系統作為焦慮防禦功能的案例:一家綜合醫院護理部門的研究報告 ——孟席斯
第12章 顧問作為容器:協助曼德拉時代南非的組織重生 ——史密斯、米勒、卡明斯坦
(1897-1979)
英國精神分析師,被視為團體動力學研究的先驅之一。對於理解團體中的潛意識過程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在探索個體如何在團體中投射內在衝突和焦慮方面。其著作對後世的組織心理學和精神分析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 p>瑪格麗特・里奧克(Margaret J. Rioch, 1907-1996)
美國心理治療師,在為心理健康顧問建立新的培訓方法方面所發揮的作用而享譽國際,其中包括危機熱線和支持小組的使用。
夏拉.海登(Charla Hayden)
美國組織顧問,在團體關係領域擁有傑出的職業生涯,尤其以與美國萊斯機構的長期合作而聞名,包括擔任其董事會成員和領導其培訓項目。
雷內.莫倫坎普(René J. Molenkamp)
美國團體關係和組織領導領域的學者與實踐家。國際團體關係的創始成員及執行董事,也是美國萊斯機構的榮譽會員。目前在聖地牙哥大學領導力研究系任教,並擔任組織領導教育博士課程的學術主任。
艾瑞克.米勒(Eric J. Miller, 1924-2002)
英國社會科學家。在塔維斯托克人類關係機構工作,專注於研究組織中的潛意識過程和社會防衛機制。其研究強調組織結構如何影響個人行為和群體動力,對組織發展和變革提供了深刻見解。
艾伯特.萊斯(Albert K. Rice, 1908-1969)
英國組織心理學家和管理學者,通常被稱為A. K. Rice。於1948年加入塔維斯托克人類關係機構,在那裡工作直至逝世。在此期間,專注於組織行為和社會技術系統的研究,特別關注工業環境中的管理問題。
李奧納德.霍洛維茨(Leonard Horwitz, 1922-2021)
美國心理師與精神分析師。曾任美國團體心理治療協會主席,是將團體心理治療引入托皮卡的梅寧格診所的重要先驅。曾任職於《國際團體心理治療期刊》和《國際應用精神分析期刊》編輯委員會。
小勒羅伊.威爾斯(Leroy Wells, Jr. , 1951-1997)
美國心理師,專精於團體心理治療與精神分析取向的團體動力學。本書收錄之其文章深入探討了「團體作為整體」觀點的理論基礎,並將其與精神分析理論相結合,特別是比昂對團體心理的貢獻。
皮耶.圖爾凱(Pierre M. Turquet, 1913-1975)
英國精神科醫師與精神分析師。團體關係理論與實務發展中的重要人物,尤其與倫敦的塔維斯托克人類關係機構密切相關。他對理解潛意識的團體動力、權威、以及在團體和組織中工作與領導所面臨的挑戰,做出了重大貢獻。對組織發展、領導力研究和團體心理分析方法產生了持久影響。
瑪喬麗.貝葉斯(Marjorie A. Bayes)
美國心理師,曾任教於耶魯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系,以及史密斯學院社會工作學院。退休前,曾在麻薩諸塞州北安普頓和科羅拉多州丹佛,開設獨立的心理治療診所,在心理健康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
彼得.牛頓(Peter M. Newton)
美國心理師,在理解工作團體、成人發展和精神分析心理學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早期關於工作團體的研究直接關係到團體關係領域,後期的研究則展現了更廣泛地參與理解個體和團體,在整個生命週期中的複雜行為。
馬文.斯考尼克(Marvin R. Skolnick, 生年不詳-2002)
美國心理師,專注於團體動力學和心理治療。其研究深受比昂關於團體動力學,和精神病患者精神分析工作的影響。
扎卡里.格林(Zachary G. Green)
美國在組織發展、領導力和心理學領域,經驗豐富的學者和實踐者。在個人、群體和組織的轉型過程中,特別關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領導力發展和社會正義議題。
威廉.卡恩(William A. Kahn)
美國組織心理學和管理學領域的重要學者,以其對職場心理和人際互動的深入研究而聞名。最著名的貢獻是提出了「參與」(engagement)的概念,並探索了影響個人參與感的因素,包括心理安全感、心理可用性和意義感。
伊莎貝爾.孟席斯(Isabel E.P. Menzies, 1917-2008)
英國精神分析師,以研究團體與制度中的潛意識機制而聞名。在塔維斯托克人類關係機構工作期間,對組織的精神分析方法進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特別關注社會防衛機制如何影響焦慮,這在她對護理行業的研究中得到了生動體現。
肯溫.史密斯(Kenwyn K. Smith)
美國團體和團體間關係領域的國際學者,在賓州大學等多所大學任教,教授領導力、團體和群際動力、組織政治和變革管理等課程,以其與大衛.伯格合著《團體生活的悖論》(Paradoxes of Group Life)而聞名。
羅斯.米勒(Rose S. Miller, 1943-2023)
美國組織顧問和高階主管教練,採用系統和心理動力學的視角,研究組織的人力流程及其工作實務。與客戶協同合作,幫助他們發現可能阻礙組織發揮最佳功能和生產力的根本原因。其工作與理解組織內的團體動力和人際關係有關。
達納.卡明斯坦(Dana S. Kaminstein)
美國賓州大學組織動力學課程講師,教學和諮詢主要集中在團體和系統層次的組織,包括:團體和組織動力學、組織診斷、組織生活的心理動力學,以及領導力發展。
英國精神分析師,被視為團體動力學研究的先驅之一。對於理解團體中的潛意識過程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在探索個體如何在團體中投射內在衝突和焦慮方面。其著作對後世的組織心理學和精神分析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 p>瑪格麗特・里奧克(Margaret J. Rioch, 1907-1996)
美國心理治療師,在為心理健康顧問建立新的培訓方法方面所發揮的作用而享譽國際,其中包括危機熱線和支持小組的使用。
夏拉.海登(Charla Hayden)
美國組織顧問,在團體關係領域擁有傑出的職業生涯,尤其以與美國萊斯機構的長期合作而聞名,包括擔任其董事會成員和領導其培訓項目。
雷內.莫倫坎普(René J. Molenkamp)
美國團體關係和組織領導領域的學者與實踐家。國際團體關係的創始成員及執行董事,也是美國萊斯機構的榮譽會員。目前在聖地牙哥大學領導力研究系任教,並擔任組織領導教育博士課程的學術主任。
艾瑞克.米勒(Eric J. Miller, 1924-2002)
英國社會科學家。在塔維斯托克人類關係機構工作,專注於研究組織中的潛意識過程和社會防衛機制。其研究強調組織結構如何影響個人行為和群體動力,對組織發展和變革提供了深刻見解。
艾伯特.萊斯(Albert K. Rice, 1908-1969)
英國組織心理學家和管理學者,通常被稱為A. K. Rice。於1948年加入塔維斯托克人類關係機構,在那裡工作直至逝世。在此期間,專注於組織行為和社會技術系統的研究,特別關注工業環境中的管理問題。
李奧納德.霍洛維茨(Leonard Horwitz, 1922-2021)
美國心理師與精神分析師。曾任美國團體心理治療協會主席,是將團體心理治療引入托皮卡的梅寧格診所的重要先驅。曾任職於《國際團體心理治療期刊》和《國際應用精神分析期刊》編輯委員會。
小勒羅伊.威爾斯(Leroy Wells, Jr. , 1951-1997)
美國心理師,專精於團體心理治療與精神分析取向的團體動力學。本書收錄之其文章深入探討了「團體作為整體」觀點的理論基礎,並將其與精神分析理論相結合,特別是比昂對團體心理的貢獻。
皮耶.圖爾凱(Pierre M. Turquet, 1913-1975)
英國精神科醫師與精神分析師。團體關係理論與實務發展中的重要人物,尤其與倫敦的塔維斯托克人類關係機構密切相關。他對理解潛意識的團體動力、權威、以及在團體和組織中工作與領導所面臨的挑戰,做出了重大貢獻。對組織發展、領導力研究和團體心理分析方法產生了持久影響。
瑪喬麗.貝葉斯(Marjorie A. Bayes)
美國心理師,曾任教於耶魯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系,以及史密斯學院社會工作學院。退休前,曾在麻薩諸塞州北安普頓和科羅拉多州丹佛,開設獨立的心理治療診所,在心理健康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
彼得.牛頓(Peter M. Newton)
美國心理師,在理解工作團體、成人發展和精神分析心理學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早期關於工作團體的研究直接關係到團體關係領域,後期的研究則展現了更廣泛地參與理解個體和團體,在整個生命週期中的複雜行為。
馬文.斯考尼克(Marvin R. Skolnick, 生年不詳-2002)
美國心理師,專注於團體動力學和心理治療。其研究深受比昂關於團體動力學,和精神病患者精神分析工作的影響。
扎卡里.格林(Zachary G. Green)
美國在組織發展、領導力和心理學領域,經驗豐富的學者和實踐者。在個人、群體和組織的轉型過程中,特別關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領導力發展和社會正義議題。
威廉.卡恩(William A. Kahn)
美國組織心理學和管理學領域的重要學者,以其對職場心理和人際互動的深入研究而聞名。最著名的貢獻是提出了「參與」(engagement)的概念,並探索了影響個人參與感的因素,包括心理安全感、心理可用性和意義感。
伊莎貝爾.孟席斯(Isabel E.P. Menzies, 1917-2008)
英國精神分析師,以研究團體與制度中的潛意識機制而聞名。在塔維斯托克人類關係機構工作期間,對組織的精神分析方法進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特別關注社會防衛機制如何影響焦慮,這在她對護理行業的研究中得到了生動體現。
肯溫.史密斯(Kenwyn K. Smith)
美國團體和團體間關係領域的國際學者,在賓州大學等多所大學任教,教授領導力、團體和群際動力、組織政治和變革管理等課程,以其與大衛.伯格合著《團體生活的悖論》(Paradoxes of Group Life)而聞名。
羅斯.米勒(Rose S. Miller, 1943-2023)
美國組織顧問和高階主管教練,採用系統和心理動力學的視角,研究組織的人力流程及其工作實務。與客戶協同合作,幫助他們發現可能阻礙組織發揮最佳功能和生產力的根本原因。其工作與理解組織內的團體動力和人際關係有關。
達納.卡明斯坦(Dana S. Kaminstein)
美國賓州大學組織動力學課程講師,教學和諮詢主要集中在團體和系統層次的組織,包括:團體和組織動力學、組織診斷、組織生活的心理動力學,以及領導力發展。
Details
Review
0 ratings
1 stars
0%
2 stars
0%
3 stars
0%
4 stars
0%
5 stars
0%
Write a review
Eligible to write reviews after purchasing products or add to 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