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可以保護你,你也可以善用焦慮

你若受焦慮所苦,並不是輸給它或失敗了;
它是很難應付的挑戰,就只是這樣!
最懂你的英國家醫科名醫,
教你不必擺脫焦慮,而是理解它、駕馭它,
把焦慮轉化為掌控人生的導航工具。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
‧杞人憂天又自覺荒唐,但沒辦法停下來?
‧被工作、生活追得喘不過氣來,感到心力交瘁?
‧不願承認自己在逃避,卻又千方百計敷衍、拖延、找藉口?
‧別人覺得再自然不過的棉花、青蛙、蜘蛛、針頭、上街購物、社交……你卻避之唯恐不及?
焦慮正如疼痛,都是為了保護我們不受傷害的提醒機制。好比你擔心考試考不好、上班遲到,所以會提早準備;害怕沒關門窗,所以會回頭確認;對金錢不安,所以會努力賺錢、存錢。
但是若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引發你焦慮警報大響的話,就是表示內建的安全機制需要校準。透過本書提供你最全面的情緒問題解方和工具,從認知行為治療×右腦活動×睡眠×呼吸×藥物……
帶你穿越情緒迷霧,選擇對自己有幫助的活動、思考方式、恢復計畫和應對策略,全方位接納情緒,從中避免身心俱疲、停止內耗,你會覺得自己感覺好多了。
◎情緒是主觀的,但想法可以被挑戰
情緒是此時此刻你的感受,即便別人勸你不要這樣想,你也沒辦法。但負面情緒是可以透過自問自答加以鬆動的,而且開啟了重新思考的大門。
◎制約是情緒的捷徑,雖然無所不在,但可以調整
若我們曾經學會制約(觸發),就可以忘卻、調整它,因為養成和拆除習慣使用的是同一個路徑。只要按部就班,將任務拆解成小步驟,刻意練習,就能減敏。
◎打造右腦活動清單,加入行事曆時段,行動就能影響情緒
分散注意力是緩解焦慮的有效工具,當你專注於右腦活動時,就沒辦法分心去焦慮和擔心。蒐集適合自己在不同情境下可進入心流的活動清單。
◎累積小小改變,最終會一夜好眠
訂出睡眠時段,限制躺在床上的時數;睡前1、2小時,遠離讓你焦慮的工作、email、社群媒體貼文;謹慎面對各種螢幕;手機放在臥室外充電……
別人安慰你或你的自我安慰不一定有用,唯有你對焦慮限制了你的生活夠厭煩時,契機就會出現。只有你能提出最適合自己的的情緒解方,改變的力量就在你手上!
★獻給所有因焦慮、不安、恐慌而焦躁不安的你
‧恐慌發作就像煙霧警報器,只是希望喚醒、警告我們。
‧焦慮過濾器故障,反應過激沒關係,重新校準就好。
‧了解我們並非職場上無可取代的要角,有益於心理健康。
‧每天只用75%能量,突發情況還有備用量,你就不會過勞。
‧微小、成功的改變習慣比宏大又不切實際的計畫更有用。
‧動力是善變的主人,但若是養成習慣,反倒會隨時間變得更穩固。
◎本書特色
1. 全方位情緒解讀之書,讓疲於工作和恐懼的你,好好的~
焦慮只想守護你,但過強的焦慮會讓你動彈不得。本書透過各領域,從心理、醫學、睡眠、呼吸、藥物各領域,陪伴你度過焦慮康復之路。
2. 不只是心靈雞湯!實例眾多、比喻生動,還有具體方法和工具
夾雜著活靈活現的觀念比喻,加上作者、病人的故事,閱讀時容易引發共鳴,拯救快被焦慮淹沒的你。
3. 作者值醫經驗豐富,重視心理健康,獲得廣大迴響
從事家醫學醫超過24年,IG追蹤人數18萬以上,但精疲力盡主題的貼文瀏覽數卻高達400萬,從中看見焦慮、情緒是現代人的通病,因此投身撰寫此著作。
◎推薦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周志建(山隱中的療癒師、故事療癒作家)
林彥安(秒懂家醫科創辦人、家醫科醫師)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職場心理講師)
「本書是自助類書籍領域中非常重要且有價值的著作。我鼓勵所有受困於嚴重焦慮,或關心、照顧這些患者的人,都應該閱讀這本書。這類困擾的患者常常感到羞愧,而這份羞愧讓他們無法尋求幫助,也難以有效面對問題。布魯內博士的書直接對他們發聲,鼓勵他們認識到:他們並不愚蠢,他們的狀況是真實且令人衰弱的,但它是可以被克服的。」
──提姆.坎托佛(Tim Cantopher),
精神科醫師、
《憂鬱症:強者的詛咒》(Depressive Illness: The Curse of the Strong)作者
「這是一本重要的書,適合任何曾經歷焦慮的人,不論是一時的社交緊張,或是長期的癱瘓性恐懼。對於我們這些因擔憂和焦慮而感到羞愧的人來說,這本書釋放了我們,幫助更好理解自己的感受。」
──卡洛琳.昆丁(Caroline Quentin),
英國女演員
「這本書是所有正在與焦慮或倦怠掙扎之人的救生索。書中充滿智慧、實用工具與清新的觀點,將激勵你重新掌握自己的心理與情緒健康。」
——莎拉.尼可斯醫師(Sarah Nicholls),
英國國民健康署(NHS)醫師與職業倦怠教練
「布魯內博士慷慨地傾注了他多年的專業知識,寫出這本充滿洞察力與實用性的傑作,每一頁都讓我對自己有了比多年來更多的認識。」
——班.韋斯特(Ben West),
心理健康倡議者
它是很難應付的挑戰,就只是這樣!
最懂你的英國家醫科名醫,
教你不必擺脫焦慮,而是理解它、駕馭它,
把焦慮轉化為掌控人生的導航工具。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
‧杞人憂天又自覺荒唐,但沒辦法停下來?
‧被工作、生活追得喘不過氣來,感到心力交瘁?
‧不願承認自己在逃避,卻又千方百計敷衍、拖延、找藉口?
‧別人覺得再自然不過的棉花、青蛙、蜘蛛、針頭、上街購物、社交……你卻避之唯恐不及?
焦慮正如疼痛,都是為了保護我們不受傷害的提醒機制。好比你擔心考試考不好、上班遲到,所以會提早準備;害怕沒關門窗,所以會回頭確認;對金錢不安,所以會努力賺錢、存錢。
但是若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引發你焦慮警報大響的話,就是表示內建的安全機制需要校準。透過本書提供你最全面的情緒問題解方和工具,從認知行為治療×右腦活動×睡眠×呼吸×藥物……
帶你穿越情緒迷霧,選擇對自己有幫助的活動、思考方式、恢復計畫和應對策略,全方位接納情緒,從中避免身心俱疲、停止內耗,你會覺得自己感覺好多了。
◎情緒是主觀的,但想法可以被挑戰
情緒是此時此刻你的感受,即便別人勸你不要這樣想,你也沒辦法。但負面情緒是可以透過自問自答加以鬆動的,而且開啟了重新思考的大門。
◎制約是情緒的捷徑,雖然無所不在,但可以調整
若我們曾經學會制約(觸發),就可以忘卻、調整它,因為養成和拆除習慣使用的是同一個路徑。只要按部就班,將任務拆解成小步驟,刻意練習,就能減敏。
◎打造右腦活動清單,加入行事曆時段,行動就能影響情緒
分散注意力是緩解焦慮的有效工具,當你專注於右腦活動時,就沒辦法分心去焦慮和擔心。蒐集適合自己在不同情境下可進入心流的活動清單。
◎累積小小改變,最終會一夜好眠
訂出睡眠時段,限制躺在床上的時數;睡前1、2小時,遠離讓你焦慮的工作、email、社群媒體貼文;謹慎面對各種螢幕;手機放在臥室外充電……
別人安慰你或你的自我安慰不一定有用,唯有你對焦慮限制了你的生活夠厭煩時,契機就會出現。只有你能提出最適合自己的的情緒解方,改變的力量就在你手上!
★獻給所有因焦慮、不安、恐慌而焦躁不安的你
‧恐慌發作就像煙霧警報器,只是希望喚醒、警告我們。
‧焦慮過濾器故障,反應過激沒關係,重新校準就好。
‧了解我們並非職場上無可取代的要角,有益於心理健康。
‧每天只用75%能量,突發情況還有備用量,你就不會過勞。
‧微小、成功的改變習慣比宏大又不切實際的計畫更有用。
‧動力是善變的主人,但若是養成習慣,反倒會隨時間變得更穩固。
◎本書特色
1. 全方位情緒解讀之書,讓疲於工作和恐懼的你,好好的~
焦慮只想守護你,但過強的焦慮會讓你動彈不得。本書透過各領域,從心理、醫學、睡眠、呼吸、藥物各領域,陪伴你度過焦慮康復之路。
2. 不只是心靈雞湯!實例眾多、比喻生動,還有具體方法和工具
夾雜著活靈活現的觀念比喻,加上作者、病人的故事,閱讀時容易引發共鳴,拯救快被焦慮淹沒的你。
3. 作者值醫經驗豐富,重視心理健康,獲得廣大迴響
從事家醫學醫超過24年,IG追蹤人數18萬以上,但精疲力盡主題的貼文瀏覽數卻高達400萬,從中看見焦慮、情緒是現代人的通病,因此投身撰寫此著作。
◎推薦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周志建(山隱中的療癒師、故事療癒作家)
林彥安(秒懂家醫科創辦人、家醫科醫師)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職場心理講師)
「本書是自助類書籍領域中非常重要且有價值的著作。我鼓勵所有受困於嚴重焦慮,或關心、照顧這些患者的人,都應該閱讀這本書。這類困擾的患者常常感到羞愧,而這份羞愧讓他們無法尋求幫助,也難以有效面對問題。布魯內博士的書直接對他們發聲,鼓勵他們認識到:他們並不愚蠢,他們的狀況是真實且令人衰弱的,但它是可以被克服的。」
──提姆.坎托佛(Tim Cantopher),
精神科醫師、
《憂鬱症:強者的詛咒》(Depressive Illness: The Curse of the Strong)作者
「這是一本重要的書,適合任何曾經歷焦慮的人,不論是一時的社交緊張,或是長期的癱瘓性恐懼。對於我們這些因擔憂和焦慮而感到羞愧的人來說,這本書釋放了我們,幫助更好理解自己的感受。」
──卡洛琳.昆丁(Caroline Quentin),
英國女演員
「這本書是所有正在與焦慮或倦怠掙扎之人的救生索。書中充滿智慧、實用工具與清新的觀點,將激勵你重新掌握自己的心理與情緒健康。」
——莎拉.尼可斯醫師(Sarah Nicholls),
英國國民健康署(NHS)醫師與職業倦怠教練
「布魯內博士慷慨地傾注了他多年的專業知識,寫出這本充滿洞察力與實用性的傑作,每一頁都讓我對自己有了比多年來更多的認識。」
——班.韋斯特(Ben West),
心理健康倡議者
推薦序 從逃避可恥但有用,到與生活焦慮和平共存 林彥安
推薦序 擁抱焦慮,化為雙翼 王意中
推薦序 高績效時代的身體代償,學會剛剛好的焦慮就好! 黃之盈
推薦序 看懂焦慮,才能有效管理焦慮 蘇益賢
引言
【第1部】 焦慮與迴避:令我們愈來愈糾結的安全機制
第1章 焦慮,其實只想守護你
繞著那棵老樹跑
我們每個人都與眾不同
馬修的故事 恐慌發作有什麼效用?
少年Pi對恐懼的看法
焦慮猶如疼痛
第2章 觸發點沒有好壞:它們是直通情緒的捷徑
困在雨中
非制約反應
制約反應
古典制約
操作制約
制約是捷徑
當制約成為牢籠
比莉的故事──一切的開始
去制約
比莉的故事──覺察和康復
第3章 焦慮從來不愚蠢或荒謬:只是有時我們會這樣想
恐犬症──我的故事
廣泛性焦慮症的情況是相同的
恐慌是假警報
第4章 迴避合情合理:誰會主動去做他害怕的事呢?
是迴避,還是只是單純選擇不做?
強化逃避行為
一系列看似合理的邏輯跳躍
確認偏誤與迴避
班和傑瑞學鋼琴
迴避作為一種策略
第5章 逃避如絲綢般捆綁我們:舒適到我們不知受縛
你在逃避什麼?
其他人如何反應?
你在意自己逃避嗎?
行為改變階段理論
逃避猶如一頭多頭怪獸
第6章 迴避很狡猾:別讓它得逞!
明顯的逃避行為:就是直接不做
找藉口和拖延
打電話
自療
強迫症
傷害性強迫症
飲食障礙症
自我傷害
尋求安心保證
尋找另一條路
第7章 健康焦慮:特別棘手的傢伙
定義
健康焦慮有什麼不同?
尋求安心保證
如果呢?
症狀過濾器故障
確認偏誤的危險
健康焦慮從哪裡來?
尋求協助
【第2部】 身心俱疲:當你精疲力竭,就無法好好痊癒
第8章 我不是那種會身心俱疲的人:我究竟怎麼了?
崩潰
情緒恆定性
好壓力、壞壓力,以及太多的壓力
認出自己的狀態
以開放的心態認識它
尋求協助
第9章 我身心俱疲請假了:接下來該怎麼做?
也許請一個禮拜也沒那麼糟吧
休息
減壓
調整節奏
內疚感
日常規律很重要
考慮接受心理治療
藥物也可能有效
投入新活動──那些有助於復原,而不是非做不可的事
第10章 從身心俱疲到恢復健康:喚醒右腦的力量
找到你的右腦活動
左腦式的轉移注意力
用右腦活動,幫助紓壓
善用右腦活動,打造生活節奏
緊急vs.重要
第11章 我不想精疲力竭:該如何預防?
保留一些「硬碟空間」
放手
不需要做太多
道德困境
還有什麼能幫得上忙?
【第3部】管理焦慮,重新掌舵人生
第12章 焦慮復健:規畫你的復原之路
走上復原之路的步驟
休息
阻止擴散
想像自己踏進擴展區
試著踏出第一步,進入擴展區
面對商店
恐懼症
第13章 對付焦慮小怪獸:幫它取名,帶它一起上路!
貝斯的故事
速戰速決、碰碰運氣!
引介焦慮小怪獸威伯
想像另一種方式──威伯與傻氣的力量
擔心時刻
第14章 康復的提示和小技巧:每個人都適用的實用建議
訣竅1:別等到想做才做
訣竅2:運用動力建立新習慣
訣竅3:使用信心評定量表
訣竅4:改變你的用字遣詞
訣竅5:調整步調
訣竅6:把惡性循環變成良性循環
訣竅7:別像政客般思考
訣竅8: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運動、飲食、咖啡因和酒精
留意自己如何呼吸和睡覺
【第4部】還有什麼其他修復方法?
第15章 睡眠:我們如何搞砸占生活三分之一的事情?
微小進步與睡眠
良好睡眠模式的重要性
睡到自然醒的誘惑
恢復正常睡眠節奏
睡眠衛生
邊際效益1:為刺激性活動設立宵禁
邊際效益2:留意螢幕的影響
邊際效益3:認真思考你的手機放在哪裡充電
邊際效益4:維持簡單的睡前儀式
邊際效益5:帶著溫暖的身體進入涼爽的臥房
邊際效益6:留意你吃進與喝下的東西
邊際效益7:不要只是躺在那裡
小結
第16章 呼吸:我們如何搞砸一輩子都在做的事?
憋氣和過度換氣
呼吸紊亂或過度換氣
努力不要打呵欠
呼吸紊亂的機制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呼吸紊亂?
管理呼吸紊亂
第17章 認知行為治療:以理性的方式,解決理性的問題
班恩的故事
認知行為治療的基本原理
想法、情緒與行動之間如何相互影響?
情緒是主觀的,無法被挑戰
情緒想掌控一切,但它們並非好的領導者
挑戰你的想法
選擇你的行動
主動選擇的重要
建立健康行動清單
班恩的體驗
認知行為治療與其他談話療法
第18章 藥物治療:不是每個人都需要,但占一席之地
藥名的混亂
需要時,我能吃什麼藥?
β阻斷劑
苯二氮平類藥物
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
這是不是只在遮掩問題?
心理病症用藥的汙名
我會不會吃了藥就變得「恍神」?
何時停藥?
務必要和醫師討論
結論
致謝
註解asnd 推薦序 從逃避可恥但有用,到與生活焦慮和平共存 林彥安
推薦序 擁抱焦慮,化為雙翼 王意中
推薦序 高績效時代的身體代償,學會剛剛好的焦慮就好! 黃之盈
推薦序 看懂焦慮,才能有效管理焦慮 蘇益賢
引言
【第1部】 焦慮與迴避:令我們愈來愈糾結的安全機制
第1章 焦慮,其實只想守護你
繞著那棵老樹跑
我們每個人都與眾不同
馬修的故事 恐慌發作有什麼效用?
少年Pi對恐懼的看法
焦慮猶如疼痛
第2章 觸發點沒有好壞:它們是直通情緒的捷徑
困在雨中
非制約反應
制約反應
古典制約
操作制約
制約是捷徑
當制約成為牢籠
比莉的故事──一切的開始
去制約
比莉的故事──覺察和康復
第3章 焦慮從來不愚蠢或荒謬:只是有時我們會這樣想
恐犬症──我的故事
廣泛性焦慮症的情況是相同的
恐慌是假警報
第4章 迴避合情合理:誰會主動去做他害怕的事呢?
是迴避,還是只是單純選擇不做?
強化逃避行為
一系列看似合理的邏輯跳躍
確認偏誤與迴避
班和傑瑞學鋼琴
迴避作為一種策略
第5章 逃避如絲綢般捆綁我們:舒適到我們不知受縛
你在逃避什麼?
其他人如何反應?
你在意自己逃避嗎?
行為改變階段理論
逃避猶如一頭多頭怪獸
第6章 迴避很狡猾:別讓它得逞!
明顯的逃避行為:就是直接不做
找藉口和拖延
打電話
自療
強迫症
傷害性強迫症
飲食障礙症
自我傷害
尋求安心保證
尋找另一條路
第7章 健康焦慮:特別棘手的傢伙
定義
健康焦慮有什麼不同?
尋求安心保證
如果呢?
症狀過濾器故障
確認偏誤的危險
健康焦慮從哪裡來?
尋求協助
【第2部】 身心俱疲:當你精疲力竭,就無法好好痊癒
第8章 我不是那種會身心俱疲的人:我究竟怎麼了?
崩潰
情緒恆定性
好壓力、壞壓力,以及太多的壓力
認出自己的狀態
以開放的心態認識它
尋求協助
第9章 我身心俱疲請假了:接下來該怎麼做?
也許請一個禮拜也沒那麼糟吧
休息
減壓
調整節奏
內疚感
日常規律很重要
考慮接受心理治療
藥物也可能有效
投入新活動──那些有助於復原,而不是非做不可的事
第10章 從身心俱疲到恢復健康:喚醒右腦的力量
找到你的右腦活動
左腦式的轉移注意力
用右腦活動,幫助紓壓
善用右腦活動,打造生活節奏
緊急vs.重要
第11章 我不想精疲力竭:該如何預防?
保留一些「硬碟空間」
放手
不需要做太多
道德困境
還有什麼能幫得上忙?
【第3部】管理焦慮,重新掌舵人生
第12章 焦慮復健:規畫你的復原之路
走上復原之路的步驟
休息
阻止擴散
想像自己踏進擴展區
試著踏出第一步,進入擴展區
面對商店
恐懼症
第13章 對付焦慮小怪獸:幫它取名,帶它一起上路!
貝斯的故事
速戰速決、碰碰運氣!
引介焦慮小怪獸威伯
想像另一種方式──威伯與傻氣的力量
擔心時刻
第14章 康復的提示和小技巧:每個人都適用的實用建議
訣竅1:別等到想做才做
訣竅2:運用動力建立新習慣
訣竅3:使用信心評定量表
訣竅4:改變你的用字遣詞
訣竅5:調整步調
訣竅6:把惡性循環變成良性循環
訣竅7:別像政客般思考
訣竅8: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運動、飲食、咖啡因和酒精
留意自己如何呼吸和睡覺
【第4部】還有什麼其他修復方法?
第15章 睡眠:我們如何搞砸占生活三分之一的事情?
微小進步與睡眠
良好睡眠模式的重要性
睡到自然醒的誘惑
恢復正常睡眠節奏
睡眠衛生
邊際效益1:為刺激性活動設立宵禁
邊際效益2:留意螢幕的影響
邊際效益3:認真思考你的手機放在哪裡充電
邊際效益4:維持簡單的睡前儀式
邊際效益5:帶著溫暖的身體進入涼爽的臥房
邊際效益6:留意你吃進與喝下的東西
邊際效益7:不要只是躺在那裡
小結
第16章 呼吸:我們如何搞砸一輩子都在做的事?
憋氣和過度換氣
呼吸紊亂或過度換氣
努力不要打呵欠
呼吸紊亂的機制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呼吸紊亂?
管理呼吸紊亂
第17章 認知行為治療:以理性的方式,解決理性的問題
班恩的故事
認知行為治療的基本原理
想法、情緒與行動之間如何相互影響?
情緒是主觀的,無法被挑戰
情緒想掌控一切,但它們並非好的領導者
挑戰你的想法
選擇你的行動
主動選擇的重要
建立健康行動清單
班恩的體驗
認知行為治療與其他談話療法
第18章 藥物治療:不是每個人都需要,但占一席之地
藥名的混亂
需要時,我能吃什麼藥?
β阻斷劑
苯二氮平類藥物
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
這是不是只在遮掩問題?
心理病症用藥的汙名
我會不會吃了藥就變得「恍神」?
何時停藥?
務必要和醫師討論
結論
致謝
註解askw 推薦序 從逃避可恥但有用,到與生活焦慮和平共存 林彥安
推薦序 擁抱焦慮,化為雙翼 王意中
推薦序 高績效時代的身體代償,學會剛剛好的焦慮就好! 黃之盈
推薦序 看懂焦慮,才能有效管理焦慮 蘇益賢
引言
【第1部】 焦慮與迴避:令我們愈來愈糾結的安全機制
第1章 焦慮,其實只想守護你
繞著那棵老樹跑
我們每個人都與眾不同
馬修的故事 恐慌發作有什麼效用?
少年Pi對恐懼的看法
焦慮猶如疼痛
第2章 觸發點沒有好壞:它們是直通情緒的捷徑
困在雨中
非制約反應
制約反應
古典制約
操作制約
制約是捷徑
當制約成為牢籠
比莉的故事──一切的開始
去制約
比莉的故事──覺察和康復
第3章 焦慮從來不愚蠢或荒謬:只是有時我們會這樣想
恐犬症──我的故事
廣泛性焦慮症的情況是相同的
恐慌是假警報
第4章 迴避合情合理:誰會主動去做他害怕的事呢?
是迴避,還是只是單純選擇不做?
強化逃避行為
一系列看似合理的邏輯跳躍
確認偏誤與迴避
班和傑瑞學鋼琴
迴避作為一種策略
第5章 逃避如絲綢般捆綁我們:舒適到我們不知受縛
你在逃避什麼?
其他人如何反應?
你在意自己逃避嗎?
行為改變階段理論
逃避猶如一頭多頭怪獸
第6章 迴避很狡猾:別讓它得逞!
明顯的逃避行為:就是直接不做
找藉口和拖延
打電話
自療
強迫症
傷害性強迫症
飲食障礙症
自我傷害
尋求安心保證
尋找另一條路
第7章 健康焦慮:特別棘手的傢伙
定義
健康焦慮有什麼不同?
尋求安心保證
如果呢?
症狀過濾器故障
確認偏誤的危險
健康焦慮從哪裡來?
尋求協助
【第2部】 身心俱疲:當你精疲力竭,就無法好好痊癒
第8章 我不是那種會身心俱疲的人:我究竟怎麼了?
崩潰
情緒恆定性
好壓力、壞壓力,以及太多的壓力
認出自己的狀態
以開放的心態認識它
尋求協助
第9章 我身心俱疲請假了:接下來該怎麼做?
也許請一個禮拜也沒那麼糟吧
休息
減壓
調整節奏
內疚感
日常規律很重要
考慮接受心理治療
藥物也可能有效
投入新活動──那些有助於復原,而不是非做不可的事
第10章 從身心俱疲到恢復健康:喚醒右腦的力量
找到你的右腦活動
左腦式的轉移注意力
用右腦活動,幫助紓壓
善用右腦活動,打造生活節奏
緊急vs.重要
第11章 我不想精疲力竭:該如何預防?
保留一些「硬碟空間」
放手
不需要做太多
道德困境
還有什麼能幫得上忙?
【第3部】管理焦慮,重新掌舵人生
第12章 焦慮復健:規畫你的復原之路
走上復原之路的步驟
休息
阻止擴散
想像自己踏進擴展區
試著踏出第一步,進入擴展區
面對商店
恐懼症
第13章 對付焦慮小怪獸:幫它取名,帶它一起上路!
貝斯的故事
速戰速決、碰碰運氣!
引介焦慮小怪獸威伯
想像另一種方式──威伯與傻氣的力量
擔心時刻
第14章 康復的提示和小技巧:每個人都適用的實用建議
訣竅1:別等到想做才做
訣竅2:運用動力建立新習慣
訣竅3:使用信心評定量表
訣竅4:改變你的用字遣詞
訣竅5:調整步調
訣竅6:把惡性循環變成良性循環
訣竅7:別像政客般思考
訣竅8: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運動、飲食、咖啡因和酒精
留意自己如何呼吸和睡覺
【第4部】還有什麼其他修復方法?
第15章 睡眠:我們如何搞砸占生活三分之一的事情?
微小進步與睡眠
良好睡眠模式的重要性
睡到自然醒的誘惑
恢復正常睡眠節奏
睡眠衛生
邊際效益1:為刺激性活動設立宵禁
邊際效益2:留意螢幕的影響
邊際效益3:認真思考你的手機放在哪裡充電
邊際效益4:維持簡單的睡前儀式
邊際效益5:帶著溫暖的身體進入涼爽的臥房
邊際效益6:留意你吃進與喝下的東西
邊際效益7:不要只是躺在那裡
小結
第16章 呼吸:我們如何搞砸一輩子都在做的事?
憋氣和過度換氣
呼吸紊亂或過度換氣
努力不要打呵欠
呼吸紊亂的機制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呼吸紊亂?
管理呼吸紊亂
第17章 認知行為治療:以理性的方式,解決理性的問題
班恩的故事
認知行為治療的基本原理
想法、情緒與行動之間如何相互影響?
情緒是主觀的,無法被挑戰
情緒想掌控一切,但它們並非好的領導者
挑戰你的想法
選擇你的行動
主動選擇的重要
建立健康行動清單
班恩的體驗
認知行為治療與其他談話療法
第18章 藥物治療:不是每個人都需要,但占一席之地
藥名的混亂
需要時,我能吃什麼藥?
β阻斷劑
苯二氮平類藥物
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
這是不是只在遮掩問題?
心理病症用藥的汙名
我會不會吃了藥就變得「恍神」?
何時停藥?
務必要和醫師討論
結論
致謝
註解
推薦序 擁抱焦慮,化為雙翼 王意中
推薦序 高績效時代的身體代償,學會剛剛好的焦慮就好! 黃之盈
推薦序 看懂焦慮,才能有效管理焦慮 蘇益賢
引言
【第1部】 焦慮與迴避:令我們愈來愈糾結的安全機制
第1章 焦慮,其實只想守護你
繞著那棵老樹跑
我們每個人都與眾不同
馬修的故事 恐慌發作有什麼效用?
少年Pi對恐懼的看法
焦慮猶如疼痛
第2章 觸發點沒有好壞:它們是直通情緒的捷徑
困在雨中
非制約反應
制約反應
古典制約
操作制約
制約是捷徑
當制約成為牢籠
比莉的故事──一切的開始
去制約
比莉的故事──覺察和康復
第3章 焦慮從來不愚蠢或荒謬:只是有時我們會這樣想
恐犬症──我的故事
廣泛性焦慮症的情況是相同的
恐慌是假警報
第4章 迴避合情合理:誰會主動去做他害怕的事呢?
是迴避,還是只是單純選擇不做?
強化逃避行為
一系列看似合理的邏輯跳躍
確認偏誤與迴避
班和傑瑞學鋼琴
迴避作為一種策略
第5章 逃避如絲綢般捆綁我們:舒適到我們不知受縛
你在逃避什麼?
其他人如何反應?
你在意自己逃避嗎?
行為改變階段理論
逃避猶如一頭多頭怪獸
第6章 迴避很狡猾:別讓它得逞!
明顯的逃避行為:就是直接不做
找藉口和拖延
打電話
自療
強迫症
傷害性強迫症
飲食障礙症
自我傷害
尋求安心保證
尋找另一條路
第7章 健康焦慮:特別棘手的傢伙
定義
健康焦慮有什麼不同?
尋求安心保證
如果呢?
症狀過濾器故障
確認偏誤的危險
健康焦慮從哪裡來?
尋求協助
【第2部】 身心俱疲:當你精疲力竭,就無法好好痊癒
第8章 我不是那種會身心俱疲的人:我究竟怎麼了?
崩潰
情緒恆定性
好壓力、壞壓力,以及太多的壓力
認出自己的狀態
以開放的心態認識它
尋求協助
第9章 我身心俱疲請假了:接下來該怎麼做?
也許請一個禮拜也沒那麼糟吧
休息
減壓
調整節奏
內疚感
日常規律很重要
考慮接受心理治療
藥物也可能有效
投入新活動──那些有助於復原,而不是非做不可的事
第10章 從身心俱疲到恢復健康:喚醒右腦的力量
找到你的右腦活動
左腦式的轉移注意力
用右腦活動,幫助紓壓
善用右腦活動,打造生活節奏
緊急vs.重要
第11章 我不想精疲力竭:該如何預防?
保留一些「硬碟空間」
放手
不需要做太多
道德困境
還有什麼能幫得上忙?
【第3部】管理焦慮,重新掌舵人生
第12章 焦慮復健:規畫你的復原之路
走上復原之路的步驟
休息
阻止擴散
想像自己踏進擴展區
試著踏出第一步,進入擴展區
面對商店
恐懼症
第13章 對付焦慮小怪獸:幫它取名,帶它一起上路!
貝斯的故事
速戰速決、碰碰運氣!
引介焦慮小怪獸威伯
想像另一種方式──威伯與傻氣的力量
擔心時刻
第14章 康復的提示和小技巧:每個人都適用的實用建議
訣竅1:別等到想做才做
訣竅2:運用動力建立新習慣
訣竅3:使用信心評定量表
訣竅4:改變你的用字遣詞
訣竅5:調整步調
訣竅6:把惡性循環變成良性循環
訣竅7:別像政客般思考
訣竅8: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運動、飲食、咖啡因和酒精
留意自己如何呼吸和睡覺
【第4部】還有什麼其他修復方法?
第15章 睡眠:我們如何搞砸占生活三分之一的事情?
微小進步與睡眠
良好睡眠模式的重要性
睡到自然醒的誘惑
恢復正常睡眠節奏
睡眠衛生
邊際效益1:為刺激性活動設立宵禁
邊際效益2:留意螢幕的影響
邊際效益3:認真思考你的手機放在哪裡充電
邊際效益4:維持簡單的睡前儀式
邊際效益5:帶著溫暖的身體進入涼爽的臥房
邊際效益6:留意你吃進與喝下的東西
邊際效益7:不要只是躺在那裡
小結
第16章 呼吸:我們如何搞砸一輩子都在做的事?
憋氣和過度換氣
呼吸紊亂或過度換氣
努力不要打呵欠
呼吸紊亂的機制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呼吸紊亂?
管理呼吸紊亂
第17章 認知行為治療:以理性的方式,解決理性的問題
班恩的故事
認知行為治療的基本原理
想法、情緒與行動之間如何相互影響?
情緒是主觀的,無法被挑戰
情緒想掌控一切,但它們並非好的領導者
挑戰你的想法
選擇你的行動
主動選擇的重要
建立健康行動清單
班恩的體驗
認知行為治療與其他談話療法
第18章 藥物治療:不是每個人都需要,但占一席之地
藥名的混亂
需要時,我能吃什麼藥?
β阻斷劑
苯二氮平類藥物
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
這是不是只在遮掩問題?
心理病症用藥的汙名
我會不會吃了藥就變得「恍神」?
何時停藥?
務必要和醫師討論
結論
致謝
註解asnd 推薦序 從逃避可恥但有用,到與生活焦慮和平共存 林彥安
推薦序 擁抱焦慮,化為雙翼 王意中
推薦序 高績效時代的身體代償,學會剛剛好的焦慮就好! 黃之盈
推薦序 看懂焦慮,才能有效管理焦慮 蘇益賢
引言
【第1部】 焦慮與迴避:令我們愈來愈糾結的安全機制
第1章 焦慮,其實只想守護你
繞著那棵老樹跑
我們每個人都與眾不同
馬修的故事 恐慌發作有什麼效用?
少年Pi對恐懼的看法
焦慮猶如疼痛
第2章 觸發點沒有好壞:它們是直通情緒的捷徑
困在雨中
非制約反應
制約反應
古典制約
操作制約
制約是捷徑
當制約成為牢籠
比莉的故事──一切的開始
去制約
比莉的故事──覺察和康復
第3章 焦慮從來不愚蠢或荒謬:只是有時我們會這樣想
恐犬症──我的故事
廣泛性焦慮症的情況是相同的
恐慌是假警報
第4章 迴避合情合理:誰會主動去做他害怕的事呢?
是迴避,還是只是單純選擇不做?
強化逃避行為
一系列看似合理的邏輯跳躍
確認偏誤與迴避
班和傑瑞學鋼琴
迴避作為一種策略
第5章 逃避如絲綢般捆綁我們:舒適到我們不知受縛
你在逃避什麼?
其他人如何反應?
你在意自己逃避嗎?
行為改變階段理論
逃避猶如一頭多頭怪獸
第6章 迴避很狡猾:別讓它得逞!
明顯的逃避行為:就是直接不做
找藉口和拖延
打電話
自療
強迫症
傷害性強迫症
飲食障礙症
自我傷害
尋求安心保證
尋找另一條路
第7章 健康焦慮:特別棘手的傢伙
定義
健康焦慮有什麼不同?
尋求安心保證
如果呢?
症狀過濾器故障
確認偏誤的危險
健康焦慮從哪裡來?
尋求協助
【第2部】 身心俱疲:當你精疲力竭,就無法好好痊癒
第8章 我不是那種會身心俱疲的人:我究竟怎麼了?
崩潰
情緒恆定性
好壓力、壞壓力,以及太多的壓力
認出自己的狀態
以開放的心態認識它
尋求協助
第9章 我身心俱疲請假了:接下來該怎麼做?
也許請一個禮拜也沒那麼糟吧
休息
減壓
調整節奏
內疚感
日常規律很重要
考慮接受心理治療
藥物也可能有效
投入新活動──那些有助於復原,而不是非做不可的事
第10章 從身心俱疲到恢復健康:喚醒右腦的力量
找到你的右腦活動
左腦式的轉移注意力
用右腦活動,幫助紓壓
善用右腦活動,打造生活節奏
緊急vs.重要
第11章 我不想精疲力竭:該如何預防?
保留一些「硬碟空間」
放手
不需要做太多
道德困境
還有什麼能幫得上忙?
【第3部】管理焦慮,重新掌舵人生
第12章 焦慮復健:規畫你的復原之路
走上復原之路的步驟
休息
阻止擴散
想像自己踏進擴展區
試著踏出第一步,進入擴展區
面對商店
恐懼症
第13章 對付焦慮小怪獸:幫它取名,帶它一起上路!
貝斯的故事
速戰速決、碰碰運氣!
引介焦慮小怪獸威伯
想像另一種方式──威伯與傻氣的力量
擔心時刻
第14章 康復的提示和小技巧:每個人都適用的實用建議
訣竅1:別等到想做才做
訣竅2:運用動力建立新習慣
訣竅3:使用信心評定量表
訣竅4:改變你的用字遣詞
訣竅5:調整步調
訣竅6:把惡性循環變成良性循環
訣竅7:別像政客般思考
訣竅8: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運動、飲食、咖啡因和酒精
留意自己如何呼吸和睡覺
【第4部】還有什麼其他修復方法?
第15章 睡眠:我們如何搞砸占生活三分之一的事情?
微小進步與睡眠
良好睡眠模式的重要性
睡到自然醒的誘惑
恢復正常睡眠節奏
睡眠衛生
邊際效益1:為刺激性活動設立宵禁
邊際效益2:留意螢幕的影響
邊際效益3:認真思考你的手機放在哪裡充電
邊際效益4:維持簡單的睡前儀式
邊際效益5:帶著溫暖的身體進入涼爽的臥房
邊際效益6:留意你吃進與喝下的東西
邊際效益7:不要只是躺在那裡
小結
第16章 呼吸:我們如何搞砸一輩子都在做的事?
憋氣和過度換氣
呼吸紊亂或過度換氣
努力不要打呵欠
呼吸紊亂的機制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呼吸紊亂?
管理呼吸紊亂
第17章 認知行為治療:以理性的方式,解決理性的問題
班恩的故事
認知行為治療的基本原理
想法、情緒與行動之間如何相互影響?
情緒是主觀的,無法被挑戰
情緒想掌控一切,但它們並非好的領導者
挑戰你的想法
選擇你的行動
主動選擇的重要
建立健康行動清單
班恩的體驗
認知行為治療與其他談話療法
第18章 藥物治療:不是每個人都需要,但占一席之地
藥名的混亂
需要時,我能吃什麼藥?
β阻斷劑
苯二氮平類藥物
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
這是不是只在遮掩問題?
心理病症用藥的汙名
我會不會吃了藥就變得「恍神」?
何時停藥?
務必要和醫師討論
結論
致謝
註解askw 推薦序 從逃避可恥但有用,到與生活焦慮和平共存 林彥安
推薦序 擁抱焦慮,化為雙翼 王意中
推薦序 高績效時代的身體代償,學會剛剛好的焦慮就好! 黃之盈
推薦序 看懂焦慮,才能有效管理焦慮 蘇益賢
引言
【第1部】 焦慮與迴避:令我們愈來愈糾結的安全機制
第1章 焦慮,其實只想守護你
繞著那棵老樹跑
我們每個人都與眾不同
馬修的故事 恐慌發作有什麼效用?
少年Pi對恐懼的看法
焦慮猶如疼痛
第2章 觸發點沒有好壞:它們是直通情緒的捷徑
困在雨中
非制約反應
制約反應
古典制約
操作制約
制約是捷徑
當制約成為牢籠
比莉的故事──一切的開始
去制約
比莉的故事──覺察和康復
第3章 焦慮從來不愚蠢或荒謬:只是有時我們會這樣想
恐犬症──我的故事
廣泛性焦慮症的情況是相同的
恐慌是假警報
第4章 迴避合情合理:誰會主動去做他害怕的事呢?
是迴避,還是只是單純選擇不做?
強化逃避行為
一系列看似合理的邏輯跳躍
確認偏誤與迴避
班和傑瑞學鋼琴
迴避作為一種策略
第5章 逃避如絲綢般捆綁我們:舒適到我們不知受縛
你在逃避什麼?
其他人如何反應?
你在意自己逃避嗎?
行為改變階段理論
逃避猶如一頭多頭怪獸
第6章 迴避很狡猾:別讓它得逞!
明顯的逃避行為:就是直接不做
找藉口和拖延
打電話
自療
強迫症
傷害性強迫症
飲食障礙症
自我傷害
尋求安心保證
尋找另一條路
第7章 健康焦慮:特別棘手的傢伙
定義
健康焦慮有什麼不同?
尋求安心保證
如果呢?
症狀過濾器故障
確認偏誤的危險
健康焦慮從哪裡來?
尋求協助
【第2部】 身心俱疲:當你精疲力竭,就無法好好痊癒
第8章 我不是那種會身心俱疲的人:我究竟怎麼了?
崩潰
情緒恆定性
好壓力、壞壓力,以及太多的壓力
認出自己的狀態
以開放的心態認識它
尋求協助
第9章 我身心俱疲請假了:接下來該怎麼做?
也許請一個禮拜也沒那麼糟吧
休息
減壓
調整節奏
內疚感
日常規律很重要
考慮接受心理治療
藥物也可能有效
投入新活動──那些有助於復原,而不是非做不可的事
第10章 從身心俱疲到恢復健康:喚醒右腦的力量
找到你的右腦活動
左腦式的轉移注意力
用右腦活動,幫助紓壓
善用右腦活動,打造生活節奏
緊急vs.重要
第11章 我不想精疲力竭:該如何預防?
保留一些「硬碟空間」
放手
不需要做太多
道德困境
還有什麼能幫得上忙?
【第3部】管理焦慮,重新掌舵人生
第12章 焦慮復健:規畫你的復原之路
走上復原之路的步驟
休息
阻止擴散
想像自己踏進擴展區
試著踏出第一步,進入擴展區
面對商店
恐懼症
第13章 對付焦慮小怪獸:幫它取名,帶它一起上路!
貝斯的故事
速戰速決、碰碰運氣!
引介焦慮小怪獸威伯
想像另一種方式──威伯與傻氣的力量
擔心時刻
第14章 康復的提示和小技巧:每個人都適用的實用建議
訣竅1:別等到想做才做
訣竅2:運用動力建立新習慣
訣竅3:使用信心評定量表
訣竅4:改變你的用字遣詞
訣竅5:調整步調
訣竅6:把惡性循環變成良性循環
訣竅7:別像政客般思考
訣竅8: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運動、飲食、咖啡因和酒精
留意自己如何呼吸和睡覺
【第4部】還有什麼其他修復方法?
第15章 睡眠:我們如何搞砸占生活三分之一的事情?
微小進步與睡眠
良好睡眠模式的重要性
睡到自然醒的誘惑
恢復正常睡眠節奏
睡眠衛生
邊際效益1:為刺激性活動設立宵禁
邊際效益2:留意螢幕的影響
邊際效益3:認真思考你的手機放在哪裡充電
邊際效益4:維持簡單的睡前儀式
邊際效益5:帶著溫暖的身體進入涼爽的臥房
邊際效益6:留意你吃進與喝下的東西
邊際效益7:不要只是躺在那裡
小結
第16章 呼吸:我們如何搞砸一輩子都在做的事?
憋氣和過度換氣
呼吸紊亂或過度換氣
努力不要打呵欠
呼吸紊亂的機制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呼吸紊亂?
管理呼吸紊亂
第17章 認知行為治療:以理性的方式,解決理性的問題
班恩的故事
認知行為治療的基本原理
想法、情緒與行動之間如何相互影響?
情緒是主觀的,無法被挑戰
情緒想掌控一切,但它們並非好的領導者
挑戰你的想法
選擇你的行動
主動選擇的重要
建立健康行動清單
班恩的體驗
認知行為治療與其他談話療法
第18章 藥物治療:不是每個人都需要,但占一席之地
藥名的混亂
需要時,我能吃什麼藥?
β阻斷劑
苯二氮平類藥物
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
這是不是只在遮掩問題?
心理病症用藥的汙名
我會不會吃了藥就變得「恍神」?
何時停藥?
務必要和醫師討論
結論
致謝
註解
在英國基爾福德(Guildford)附近擔任家醫科醫師。2001年取得家醫科醫師資格後行醫至今,始終對醫學訓練和教育興致盎然。除了擔任醫職之外,他也是作家、演說家和教育家。由於對醫病雙向溝通深感興趣,他在2020年出版了首部著作《重新想像家醫科醫師諮商方法》(The GP Consultation Reimagined: A Tale of Two Houses in 2020,暫譯)。
馬丁醫生注重心理健康與相關教育,近年更熱心致力於幫助患者了解自身病症,從而定期以Doc Martin GP之名在社群媒體發表文章,探討心理健康相關課題,並且獲得廣大迴響。
讀者們可在下列社群媒體找到馬丁醫師的網頁:
Instagram@doc_martin_gp
TikTok@doc_martin_gp
馬丁醫生注重心理健康與相關教育,近年更熱心致力於幫助患者了解自身病症,從而定期以Doc Martin GP之名在社群媒體發表文章,探討心理健康相關課題,並且獲得廣大迴響。
讀者們可在下列社群媒體找到馬丁醫師的網頁:
Instagram@doc_martin_gp
TikTok@doc_martin_gp
Details
Review
0 ratings
1 stars
0%
2 stars
0%
3 stars
0%
4 stars
0%
5 stars
0%
Write a review
Product review was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