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家成為最好的照顧者∕
住得好,住到老!
共居思考、空間微調整,打造可以陪你到老的家
▌後半輩子,你想怎麼住?
良好心境+優化空間+輔助設備,打造一座給自己,到老都好用的家
․身體老化退化的必然
․未來人力成本、照顧成本提高
․即使老後也想自主、自由的強烈渴望
․期望能在自己的家,舒服地老去
即將走入中老年的我們這一整個世代,是被寵壞的一群,喜歡獨立與自由、喜歡享受與舒適。但只要一提到衰老,多少都會有些抗拒、延遲面對這件事, 更別說去想像自己老後躺床坐輪椅、包尿布,食衣住行都被「保護管束」的生活。然而,老化與退化成為必然,而未來人力物力成本不斷提高,也成為必然。
大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自我照顧,努力保養,但忽略了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支持和幫手,那就是我們的「家空間」。
在心態上,的確又保持年輕活力,但在居住規劃上,反而要面對現實,做「最壞」的打算,以及做最「務實」的整備,透過適合自己的狀況與需求,進行規劃。
不只「人」可以是照顧者,「家」更可以是助力強大的照顧者。
․空間的好壞、輔助設備影響老化速度—
1.安全水區規劃
2.無障礙行走設計
3.創造家的運動角落
4.針對個人習慣打造好眠臥室
5.讓大腦不憂鬱的日照規劃
6.好清潔好維護的減法設計…….
好的空間不只令人舒適愉悅,甚至可以讓人凍齡,書中提供給你後半輩子家的6大加分關鍵。從心理、身體,以及日常生活雜務多方面切入,提供建議與實作。
此外,也告訴你如何透過5大友善輔助設備,支持高齡的日常。特別是「移動」這件事,無論是上下樓梯的垂直移動,或者解決行動不便的水平移位,如今都有適合的設備可以在家安裝。不僅讓讓照顧者不再負重得以喘息,同時也讓受照顧者可以自主移動,甚至進行復健。
本書告訴你,不一定得全室裝修,或者花費高額成本,只需將現有的(或者未來的)住居做小幅調整,就能擁有後半輩子,貼心照顧你的家。
▌後半輩子,你想和誰住?
二世代宅∣一個人住∣好友共居∣伴侶家庭,重組人生下半場的家模樣
․父母老了住隔壁,一起吃飯各自美好
․兄弟姊妹住附近,打造家族社區
․帶著婆婆移居鄉間,創造老年家人的自主與被需要
․獨居大叔,無障礙如何一次做足?
․好朋友一起蓋房子一起住,這樣好嗎?
․第二人生,家也可以是圓夢工作室
老了要跟誰住?這個問題是否曾經想過。有些人老後不想麻煩孩子,寧可獨居或跟伴侶同住,有的人則害怕獨居,想搬到兒女家、養老院或與親友同住。每個人的生活風格不同,沒有制式答案。
是時候思考這個問題了,不妨先從可以「共老」的成員開始思考,進一步再發想「居住型態」,以及居住地點,最後再好好地整頓、規劃這即將安頓我們的空間。
書中走訪了8組不同的家族、家庭、伴侶。有把父母接來住在對門,再將後陽台打通可以自由進出一起吃飯,卻又各有彼此隱私與生活的例子;有五個從年輕就是好友,成年成家後約了一起蓋房子,準備相伴共居共老的親密與信任;有從城市搬遷到鄉間,透過庭園與空間「算計」,讓婆婆感到有人陪、被需要,連原本的三高都消失的實例。
不論和誰住、或者自己住,重點是感到自在。同住者,既可彼此依賴相處、又可獨立自主,才是未來高齡社會所追求的。
▌就算老病也能安心在家
圖解居家輕改造!給你後半輩子的家check list
․老化、退化—空間調整可以提供活動力,恢復行動力
․失智症—空間規劃視覺提示,建立安全防護網
․中風—居家著重地面及扶手設計,重拾自立機會
․帕金森氏症—地壁善用視覺暗示,協助行動穩定、吞嚥流暢
․關節炎—家用設備輕量化,手扶與走動減壓設計
․老年憂鬱症—空間調整好入眠,找回好心情
․在宅臨終—弄懂臨終狀態,給家人最後一程的舒適
除一般老化之外,失智症、老年憂鬱以及腦中風,都會與居家空間環境產生直接會間接的關係,失智症者不適合隨便搬家,陌生環境常會使失智症者加速惡襪。而腦中風者的居家環境,更需依照患者本身的患部與症狀來設計。書中以手繪插圖的形式,依照不同的病症,一目瞭然地提供空間微調整建議。
難道老了就只能面對一連串的失去與挑戰?並非如此。
讓家照顧自然老去的你……只要預先準備,就能好好地、舒適的在自家空間愉悅的生活,甚至可以讓家空間,支持我們在宅終老,安然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
住得好,住到老!
共居思考、空間微調整,打造可以陪你到老的家
▌後半輩子,你想怎麼住?
良好心境+優化空間+輔助設備,打造一座給自己,到老都好用的家
․身體老化退化的必然
․未來人力成本、照顧成本提高
․即使老後也想自主、自由的強烈渴望
․期望能在自己的家,舒服地老去
即將走入中老年的我們這一整個世代,是被寵壞的一群,喜歡獨立與自由、喜歡享受與舒適。但只要一提到衰老,多少都會有些抗拒、延遲面對這件事, 更別說去想像自己老後躺床坐輪椅、包尿布,食衣住行都被「保護管束」的生活。然而,老化與退化成為必然,而未來人力物力成本不斷提高,也成為必然。
大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自我照顧,努力保養,但忽略了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支持和幫手,那就是我們的「家空間」。
在心態上,的確又保持年輕活力,但在居住規劃上,反而要面對現實,做「最壞」的打算,以及做最「務實」的整備,透過適合自己的狀況與需求,進行規劃。
不只「人」可以是照顧者,「家」更可以是助力強大的照顧者。
․空間的好壞、輔助設備影響老化速度—
1.安全水區規劃
2.無障礙行走設計
3.創造家的運動角落
4.針對個人習慣打造好眠臥室
5.讓大腦不憂鬱的日照規劃
6.好清潔好維護的減法設計…….
好的空間不只令人舒適愉悅,甚至可以讓人凍齡,書中提供給你後半輩子家的6大加分關鍵。從心理、身體,以及日常生活雜務多方面切入,提供建議與實作。
此外,也告訴你如何透過5大友善輔助設備,支持高齡的日常。特別是「移動」這件事,無論是上下樓梯的垂直移動,或者解決行動不便的水平移位,如今都有適合的設備可以在家安裝。不僅讓讓照顧者不再負重得以喘息,同時也讓受照顧者可以自主移動,甚至進行復健。
本書告訴你,不一定得全室裝修,或者花費高額成本,只需將現有的(或者未來的)住居做小幅調整,就能擁有後半輩子,貼心照顧你的家。
▌後半輩子,你想和誰住?
二世代宅∣一個人住∣好友共居∣伴侶家庭,重組人生下半場的家模樣
․父母老了住隔壁,一起吃飯各自美好
․兄弟姊妹住附近,打造家族社區
․帶著婆婆移居鄉間,創造老年家人的自主與被需要
․獨居大叔,無障礙如何一次做足?
․好朋友一起蓋房子一起住,這樣好嗎?
․第二人生,家也可以是圓夢工作室
老了要跟誰住?這個問題是否曾經想過。有些人老後不想麻煩孩子,寧可獨居或跟伴侶同住,有的人則害怕獨居,想搬到兒女家、養老院或與親友同住。每個人的生活風格不同,沒有制式答案。
是時候思考這個問題了,不妨先從可以「共老」的成員開始思考,進一步再發想「居住型態」,以及居住地點,最後再好好地整頓、規劃這即將安頓我們的空間。
書中走訪了8組不同的家族、家庭、伴侶。有把父母接來住在對門,再將後陽台打通可以自由進出一起吃飯,卻又各有彼此隱私與生活的例子;有五個從年輕就是好友,成年成家後約了一起蓋房子,準備相伴共居共老的親密與信任;有從城市搬遷到鄉間,透過庭園與空間「算計」,讓婆婆感到有人陪、被需要,連原本的三高都消失的實例。
不論和誰住、或者自己住,重點是感到自在。同住者,既可彼此依賴相處、又可獨立自主,才是未來高齡社會所追求的。
▌就算老病也能安心在家
圖解居家輕改造!給你後半輩子的家check list
․老化、退化—空間調整可以提供活動力,恢復行動力
․失智症—空間規劃視覺提示,建立安全防護網
․中風—居家著重地面及扶手設計,重拾自立機會
․帕金森氏症—地壁善用視覺暗示,協助行動穩定、吞嚥流暢
․關節炎—家用設備輕量化,手扶與走動減壓設計
․老年憂鬱症—空間調整好入眠,找回好心情
․在宅臨終—弄懂臨終狀態,給家人最後一程的舒適
除一般老化之外,失智症、老年憂鬱以及腦中風,都會與居家空間環境產生直接會間接的關係,失智症者不適合隨便搬家,陌生環境常會使失智症者加速惡襪。而腦中風者的居家環境,更需依照患者本身的患部與症狀來設計。書中以手繪插圖的形式,依照不同的病症,一目瞭然地提供空間微調整建議。
難道老了就只能面對一連串的失去與挑戰?並非如此。
讓家照顧自然老去的你……只要預先準備,就能好好地、舒適的在自家空間愉悅的生活,甚至可以讓家空間,支持我們在宅終老,安然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
前言 家,就是最好的照顧者
Ch1.心境,後半輩子你想怎麼住?
朋友共居、步行可達的親情?家模樣的心境與思考
Part1.當我們同住在一起!我適合與人共居嗎?
Part2.爸媽老後怎麼住,和誰住?
Part3.和被照顧者一起住,開始長照的日常
Part4.如果,我一個人住
Ch2. 空間,後半輩子家的加分題
空間好壞影響老化速度,千萬別抱著「船到橋頭自然直」心態
Part1.浴廁水區優化與整合
Part2.家的「運動角落」
Part3.睡眠好空間
Part4.無障礙動線
Part5.減法設計
Ch3. 後半輩子的家,常見痛點與解方
溫暖、明亮、好移動,用友善設備支持高齡日常
Part1.好難走!不敢上下樓梯的家
Part2.好暗!不見天日的家
Part3.好冷!寒意刺骨的房間
Part4.漏水!中古與是翻修常有的痛
Part5.好重!「徒手搬移」增加照護者受傷率
Ch4.後半輩子,你想和誰住?
二世代、一個人住、共居以及伴侶家庭組合的空間願景書
Case1.二世代宅—住隔壁,一起吃飯∣台北李宅
Case2.二世代宅—帶著婆婆一起移居鄉間∣大溪苑玲
Case3.一個人住—裝修外行大叔的暢行空間∣士林比利
Case4.同世代共居—五個好友蓋一棟樓∣基隆正毅
Case5.伴侶同住—到老都能在家工作∣內湖儀寧
more to see1—住在半山上∣玉芬的家
more to see2—十五坪迷你綠色公寓∣皮耶的家
Case6.伴侶同住—找回到老都好用的空間
Ch5.空間微調!讓家照顧自然老去的你
退化、中風、失智、臨終不怕!就算老病也能安心在家
Part1.老化、退化—
空間調整可以提生活動力、恢復行動力
Part2.失智症—
空間規劃視覺提示,建立安全防護網
Part3.中風—
居家著重地面扶手設計,重拾自主機會
Part4.帕金森氏症—
地壁善用視覺暗示,協助行動穩定、吞嚥流暢
Part5.關節炎—
家用設備輕量化,手扶與走動減壓設計
Part6.老年憂鬱症—
空間調整好入眠,找回好心情
Column在家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asnd 前言 家,就是最好的照顧者
Ch1.心境,後半輩子你想怎麼住?
朋友共居、步行可達的親情?家模樣的心境與思考
Part1.當我們同住在一起!我適合與人共居嗎?
Part2.爸媽老後怎麼住,和誰住?
Part3.和被照顧者一起住,開始長照的日常
Part4.如果,我一個人住
Ch2. 空間,後半輩子家的加分題
空間好壞影響老化速度,千萬別抱著「船到橋頭自然直」心態
Part1.浴廁水區優化與整合
Part2.家的「運動角落」
Part3.睡眠好空間
Part4.無障礙動線
Part5.減法設計
Ch3. 後半輩子的家,常見痛點與解方
溫暖、明亮、好移動,用友善設備支持高齡日常
Part1.好難走!不敢上下樓梯的家
Part2.好暗!不見天日的家
Part3.好冷!寒意刺骨的房間
Part4.漏水!中古與是翻修常有的痛
Part5.好重!「徒手搬移」增加照護者受傷率
Ch4.後半輩子,你想和誰住?
二世代、一個人住、共居以及伴侶家庭組合的空間願景書
Case1.二世代宅—住隔壁,一起吃飯∣台北李宅
Case2.二世代宅—帶著婆婆一起移居鄉間∣大溪苑玲
Case3.一個人住—裝修外行大叔的暢行空間∣士林比利
Case4.同世代共居—五個好友蓋一棟樓∣基隆正毅
Case5.伴侶同住—到老都能在家工作∣內湖儀寧
more to see1—住在半山上∣玉芬的家
more to see2—十五坪迷你綠色公寓∣皮耶的家
Case6.伴侶同住—找回到老都好用的空間
Ch5.空間微調!讓家照顧自然老去的你
退化、中風、失智、臨終不怕!就算老病也能安心在家
Part1.老化、退化—
空間調整可以提生活動力、恢復行動力
Part2.失智症—
空間規劃視覺提示,建立安全防護網
Part3.中風—
居家著重地面扶手設計,重拾自主機會
Part4.帕金森氏症—
地壁善用視覺暗示,協助行動穩定、吞嚥流暢
Part5.關節炎—
家用設備輕量化,手扶與走動減壓設計
Part6.老年憂鬱症—
空間調整好入眠,找回好心情
Column在家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askw 前言 家,就是最好的照顧者
Ch1.心境,後半輩子你想怎麼住?
朋友共居、步行可達的親情?家模樣的心境與思考
Part1.當我們同住在一起!我適合與人共居嗎?
Part2.爸媽老後怎麼住,和誰住?
Part3.和被照顧者一起住,開始長照的日常
Part4.如果,我一個人住
Ch2. 空間,後半輩子家的加分題
空間好壞影響老化速度,千萬別抱著「船到橋頭自然直」心態
Part1.浴廁水區優化與整合
Part2.家的「運動角落」
Part3.睡眠好空間
Part4.無障礙動線
Part5.減法設計
Ch3. 後半輩子的家,常見痛點與解方
溫暖、明亮、好移動,用友善設備支持高齡日常
Part1.好難走!不敢上下樓梯的家
Part2.好暗!不見天日的家
Part3.好冷!寒意刺骨的房間
Part4.漏水!中古與是翻修常有的痛
Part5.好重!「徒手搬移」增加照護者受傷率
Ch4.後半輩子,你想和誰住?
二世代、一個人住、共居以及伴侶家庭組合的空間願景書
Case1.二世代宅—住隔壁,一起吃飯∣台北李宅
Case2.二世代宅—帶著婆婆一起移居鄉間∣大溪苑玲
Case3.一個人住—裝修外行大叔的暢行空間∣士林比利
Case4.同世代共居—五個好友蓋一棟樓∣基隆正毅
Case5.伴侶同住—到老都能在家工作∣內湖儀寧
more to see1—住在半山上∣玉芬的家
more to see2—十五坪迷你綠色公寓∣皮耶的家
Case6.伴侶同住—找回到老都好用的空間
Ch5.空間微調!讓家照顧自然老去的你
退化、中風、失智、臨終不怕!就算老病也能安心在家
Part1.老化、退化—
空間調整可以提生活動力、恢復行動力
Part2.失智症—
空間規劃視覺提示,建立安全防護網
Part3.中風—
居家著重地面扶手設計,重拾自主機會
Part4.帕金森氏症—
地壁善用視覺暗示,協助行動穩定、吞嚥流暢
Part5.關節炎—
家用設備輕量化,手扶與走動減壓設計
Part6.老年憂鬱症—
空間調整好入眠,找回好心情
Column在家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
Ch1.心境,後半輩子你想怎麼住?
朋友共居、步行可達的親情?家模樣的心境與思考
Part1.當我們同住在一起!我適合與人共居嗎?
Part2.爸媽老後怎麼住,和誰住?
Part3.和被照顧者一起住,開始長照的日常
Part4.如果,我一個人住
Ch2. 空間,後半輩子家的加分題
空間好壞影響老化速度,千萬別抱著「船到橋頭自然直」心態
Part1.浴廁水區優化與整合
Part2.家的「運動角落」
Part3.睡眠好空間
Part4.無障礙動線
Part5.減法設計
Ch3. 後半輩子的家,常見痛點與解方
溫暖、明亮、好移動,用友善設備支持高齡日常
Part1.好難走!不敢上下樓梯的家
Part2.好暗!不見天日的家
Part3.好冷!寒意刺骨的房間
Part4.漏水!中古與是翻修常有的痛
Part5.好重!「徒手搬移」增加照護者受傷率
Ch4.後半輩子,你想和誰住?
二世代、一個人住、共居以及伴侶家庭組合的空間願景書
Case1.二世代宅—住隔壁,一起吃飯∣台北李宅
Case2.二世代宅—帶著婆婆一起移居鄉間∣大溪苑玲
Case3.一個人住—裝修外行大叔的暢行空間∣士林比利
Case4.同世代共居—五個好友蓋一棟樓∣基隆正毅
Case5.伴侶同住—到老都能在家工作∣內湖儀寧
more to see1—住在半山上∣玉芬的家
more to see2—十五坪迷你綠色公寓∣皮耶的家
Case6.伴侶同住—找回到老都好用的空間
Ch5.空間微調!讓家照顧自然老去的你
退化、中風、失智、臨終不怕!就算老病也能安心在家
Part1.老化、退化—
空間調整可以提生活動力、恢復行動力
Part2.失智症—
空間規劃視覺提示,建立安全防護網
Part3.中風—
居家著重地面扶手設計,重拾自主機會
Part4.帕金森氏症—
地壁善用視覺暗示,協助行動穩定、吞嚥流暢
Part5.關節炎—
家用設備輕量化,手扶與走動減壓設計
Part6.老年憂鬱症—
空間調整好入眠,找回好心情
Column在家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asnd 前言 家,就是最好的照顧者
Ch1.心境,後半輩子你想怎麼住?
朋友共居、步行可達的親情?家模樣的心境與思考
Part1.當我們同住在一起!我適合與人共居嗎?
Part2.爸媽老後怎麼住,和誰住?
Part3.和被照顧者一起住,開始長照的日常
Part4.如果,我一個人住
Ch2. 空間,後半輩子家的加分題
空間好壞影響老化速度,千萬別抱著「船到橋頭自然直」心態
Part1.浴廁水區優化與整合
Part2.家的「運動角落」
Part3.睡眠好空間
Part4.無障礙動線
Part5.減法設計
Ch3. 後半輩子的家,常見痛點與解方
溫暖、明亮、好移動,用友善設備支持高齡日常
Part1.好難走!不敢上下樓梯的家
Part2.好暗!不見天日的家
Part3.好冷!寒意刺骨的房間
Part4.漏水!中古與是翻修常有的痛
Part5.好重!「徒手搬移」增加照護者受傷率
Ch4.後半輩子,你想和誰住?
二世代、一個人住、共居以及伴侶家庭組合的空間願景書
Case1.二世代宅—住隔壁,一起吃飯∣台北李宅
Case2.二世代宅—帶著婆婆一起移居鄉間∣大溪苑玲
Case3.一個人住—裝修外行大叔的暢行空間∣士林比利
Case4.同世代共居—五個好友蓋一棟樓∣基隆正毅
Case5.伴侶同住—到老都能在家工作∣內湖儀寧
more to see1—住在半山上∣玉芬的家
more to see2—十五坪迷你綠色公寓∣皮耶的家
Case6.伴侶同住—找回到老都好用的空間
Ch5.空間微調!讓家照顧自然老去的你
退化、中風、失智、臨終不怕!就算老病也能安心在家
Part1.老化、退化—
空間調整可以提生活動力、恢復行動力
Part2.失智症—
空間規劃視覺提示,建立安全防護網
Part3.中風—
居家著重地面扶手設計,重拾自主機會
Part4.帕金森氏症—
地壁善用視覺暗示,協助行動穩定、吞嚥流暢
Part5.關節炎—
家用設備輕量化,手扶與走動減壓設計
Part6.老年憂鬱症—
空間調整好入眠,找回好心情
Column在家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askw 前言 家,就是最好的照顧者
Ch1.心境,後半輩子你想怎麼住?
朋友共居、步行可達的親情?家模樣的心境與思考
Part1.當我們同住在一起!我適合與人共居嗎?
Part2.爸媽老後怎麼住,和誰住?
Part3.和被照顧者一起住,開始長照的日常
Part4.如果,我一個人住
Ch2. 空間,後半輩子家的加分題
空間好壞影響老化速度,千萬別抱著「船到橋頭自然直」心態
Part1.浴廁水區優化與整合
Part2.家的「運動角落」
Part3.睡眠好空間
Part4.無障礙動線
Part5.減法設計
Ch3. 後半輩子的家,常見痛點與解方
溫暖、明亮、好移動,用友善設備支持高齡日常
Part1.好難走!不敢上下樓梯的家
Part2.好暗!不見天日的家
Part3.好冷!寒意刺骨的房間
Part4.漏水!中古與是翻修常有的痛
Part5.好重!「徒手搬移」增加照護者受傷率
Ch4.後半輩子,你想和誰住?
二世代、一個人住、共居以及伴侶家庭組合的空間願景書
Case1.二世代宅—住隔壁,一起吃飯∣台北李宅
Case2.二世代宅—帶著婆婆一起移居鄉間∣大溪苑玲
Case3.一個人住—裝修外行大叔的暢行空間∣士林比利
Case4.同世代共居—五個好友蓋一棟樓∣基隆正毅
Case5.伴侶同住—到老都能在家工作∣內湖儀寧
more to see1—住在半山上∣玉芬的家
more to see2—十五坪迷你綠色公寓∣皮耶的家
Case6.伴侶同住—找回到老都好用的空間
Ch5.空間微調!讓家照顧自然老去的你
退化、中風、失智、臨終不怕!就算老病也能安心在家
Part1.老化、退化—
空間調整可以提生活動力、恢復行動力
Part2.失智症—
空間規劃視覺提示,建立安全防護網
Part3.中風—
居家著重地面扶手設計,重拾自主機會
Part4.帕金森氏症—
地壁善用視覺暗示,協助行動穩定、吞嚥流暢
Part5.關節炎—
家用設備輕量化,手扶與走動減壓設計
Part6.老年憂鬱症—
空間調整好入眠,找回好心情
Column在家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
家生活的研究者、生活場域的觀念生產者,東海景觀系畢,曾任職居家雜誌及旅遊雜誌採訪編輯多年。以實際對話觀察與採訪,探討記錄關於生活與居住的相關議題。
至今著有《在家工作室!從家開始是門好生意》、《後半輩子最想住的家》、《從斷捨離開始,打造你的新家感》、《想住一輩子的家》、《這輩子 一定要當一次農夫》、《會說故事的空間:好感辦公室》、《老屋綠改造》、《樂在原木生活》、《蓋自然的家屋》、《改造老房子》、《蓋綠色的房子》及《蓋自己的房子1》等書(以上按照時間新到舊排序)。
乙級建築物室內設計技術士(12500-2648)
乙級建築物室內裝修工程管理技術士(12600-7767)
內政部無障礙勘檢人員認可證(105內營無障礙字第2083號)
2020-2025新竹縣社規師評審委員
2015-2017台北市老屋新生評審委員
官方Line:@aling.home
臉書:林黛羚
部落格:好宅好人好生活
至今著有《在家工作室!從家開始是門好生意》、《後半輩子最想住的家》、《從斷捨離開始,打造你的新家感》、《想住一輩子的家》、《這輩子 一定要當一次農夫》、《會說故事的空間:好感辦公室》、《老屋綠改造》、《樂在原木生活》、《蓋自然的家屋》、《改造老房子》、《蓋綠色的房子》及《蓋自己的房子1》等書(以上按照時間新到舊排序)。
乙級建築物室內設計技術士(12500-2648)
乙級建築物室內裝修工程管理技術士(12600-7767)
內政部無障礙勘檢人員認可證(105內營無障礙字第2083號)
2020-2025新竹縣社規師評審委員
2015-2017台北市老屋新生評審委員
官方Line:@aling.home
臉書:林黛羚
部落格:好宅好人好生活
Details
Review
0 ratings
1 stars
0%
2 stars
0%
3 stars
0%
4 stars
0%
5 stars
0%
Write a review
Eligible to write reviews after purchasing products or add to 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