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歷史被迫噤聲,記憶是否還有回聲?
當家族選擇遺忘,幽靈是否仍在暗夜低語?
《成為幽魂的總統》帶我們深入一道難以言說的家族創傷。
***
一本書、一疊父親手寫的旅行日誌,是廖美文(Kim Liao)踏上尋根之旅的起點,也是她僅有的線索。
她在美國出生長大,對祖父廖文毅幾乎一無所知。祖母絕口不提,父親也避而不談。直到某天,她在一本美國外交官的著作中看到祖父的名字,才驚覺這位家族中的神祕人物,竟是一九五?年代臺灣獨立運動的領袖,曾於東京成立「臺灣共和國臨時政府」,並被推舉為流亡政府總統。
然而在主流歷史敘述中,廖文毅鮮少被提及。他不僅從公共記憶中消失,也被排除在家庭記憶之外,成了一個無處安放的幽魂。
為追尋祖父身影,作者於二?一?年申請傅爾布萊特獎學金來臺,展開長達一年的田野調查。她走訪臺灣各地,從首都臺北到祖父成長的雲林西螺,也造訪綠島監獄等白色恐怖遺址,親身走入歷史現場。面對語言隔閡,她努力學習中文,並尋求翻譯協助;同時積極訪談親戚、學者,拜會謝聰敏、彭明敏等臺灣民主運動前輩。其間,她也曾赴日尋找祖父留下的日記。
《成為幽魂的總統》將這段尋根經歷寫得如懸疑偵探小說般引人入勝,交織著作者在美臺日三地追查線索的過程,以及祖父母那一代的歷史片段──場景橫跨戰後初期的臺北、逃亡時期的香港與日本,最終祖母帶著四名年幼子女遠赴美國,一家人自此分隔兩地。
作者細膩描寫白色恐怖如何撼動一個家族的命運。當讀者隨她走近廖家過往,也將意識到:那從不是遙遠的政治事件,而是一場滲入無數家庭日常的災難,影響至今。
上一代出於保護而選擇沉默,卻讓下一代在不知情中成長。廖美文以自身經歷示範:當後代願意追問,被壓抑的家族隱痛終能開口。這不只是廖家的故事,也是許多臺灣家庭共同背負的歷史傷痕。
專文導讀(陳翠蓮|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臺灣版作者序
作者說明
【第一部】
第一章:學錯中文了
第二章:僅有的線索
第三章:惠容在日治臺灣
第四章:閣樓
第五章:遠大前程
【第二部】
第六章:惠容出逃
第七章:義子
第八章:那些想推翻蔣介石的人
第九章:粉飾的紀念館
第十章:陷阱
第十一章:鐵盒餅乾
【第三部】
第十二章:綠島
第十三章:自由鬥士
第十四章:美國人家
第十五章:流亡的共和國總統
第十六章:知與不知
第十七章:投降
【第四部】
第十八章:重返西螺
第十九章:開始用惠容的邏輯思考
第二十章:賭徒家族
第二十一章:被遺棄的蔣氏花園
第二十二章:鬼月
第二十三章:再看一眼金色死刑令
謝誌
注釋與參考文獻
臺灣史延伸閱讀
專文導讀(陳翠蓮|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臺灣版作者序
作者說明
【第一部】
第一章:學錯中文了
第二章:僅有的線索
第三章:惠容在日治臺灣
第四章:閣樓
第五章:遠大前程
【第二部】
第六章:惠容出逃
第七章:義子
第八章:那些想推翻蔣介石的人
第九章:粉飾的紀念館
第十章:陷阱
第十一章:鐵盒餅乾
【第三部】
第十二章:綠島
第十三章:自由鬥士
第十四章:美國人家
第十五章:流亡的共和國總統
第十六章:知與不知
第十七章:投降
【第四部】
第十八章:重返西螺
第十九章:開始用惠容的邏輯思考
第二十章:賭徒家族
第二十一章:被遺棄的蔣氏花園
第二十二章:鬼月
第二十三章:再看一眼金色死刑令
謝誌
注釋與參考文獻
臺灣史延伸閱讀
專文導讀(陳翠蓮|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臺灣版作者序
作者說明
【第一部】
第一章:學錯中文了
第二章:僅有的線索
第三章:惠容在日治臺灣
第四章:閣樓
第五章:遠大前程
【第二部】
第六章:惠容出逃
第七章:義子
第八章:那些想推翻蔣介石的人
第九章:粉飾的紀念館
第十章:陷阱
第十一章:鐵盒餅乾
【第三部】
第十二章:綠島
第十三章:自由鬥士
第十四章:美國人家
第十五章:流亡的共和國總統
第十六章:知與不知
第十七章:投降
【第四部】
第十八章:重返西螺
第十九章:開始用惠容的邏輯思考
第二十章:賭徒家族
第二十一章:被遺棄的蔣氏花園
第二十二章:鬼月
第二十三章:再看一眼金色死刑令
謝誌
注釋與參考文獻
臺灣史延伸閱讀
廖美文(Kim Liao)
臺裔美國作家,臺灣獨立運動先驅廖文毅之孫女。作品曾刊登於《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衛報》(The Guardian)、《文學樞紐》(Literary Hub)、《沙龍》(Salon)等媒體。曾獲傅爾布萊特計畫(Fulbright Program)獎助,並獲佛蒙特藝術村(Vermont Studio Center)、珍特基金會(Jentel Foundation)、漢比奇中心(Hambidge Center)等機構支持。畢業於史丹佛大學現代思想與文學系,並於愛默生學院取得創意寫作碩士學位。目前與家人居住於紐約市近郊,教授各年齡層學生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