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遇上校園衝突糾紛,你知道如何正確應對嗎?
只是開玩笑,可能構成霸凌?
IG上留言轉發也算網路霸凌?
只是摸頭鼓勵,也可能變成性騷擾?
發現狼師出沒,該如何通報?
老師達法處罰小孩,我該怎麼做?
學校不受理我的檢舉,怎麼辦?
這些霸凌與性平疑問,毛律師都有解答!
一起從律師視角出發,走進教育現場,
結合真實案例與法律實務,拆解校園衝突的複雜成因,
幫助老師、家長與學校一起看懂法律、避開風險,
孩子成長不再受委屈!
★★★★★教育現場專家與實務工作者聯名推薦★★★★★
《遊戲化教學的技術》等書作者、簡報與教學教練、F 學院創辦人 王永福(福哥)
傳勝律師事務所主持律師 呂丹琪
桃園市公埔國小校長 林來利
台北市家長協會常務監事、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教育好夥伴節目主持人 胡語珊
高雄市第七屆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律師 張銘峰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助理教授、教育部法規會委員 莊國榮
高雄市立高雄中學校長 莊福泰
執業律師、前屏東律師公會理事長 楊靖儀
國立竹北高級中學(陽明交大附中)專任教師 雷佳惠
(依姓名筆劃排列)
這不是一本法律書,這是一本希望孩子平安長大的書。
每場校園衝突、每次誤解的背後,
也許有大人的用心良苦,也藏著孩子無聲的哭喊。
我是律師,也是一個願意傾聽、理解、陪伴教育現場的人。
我看見老師的委屈、家長的焦急、孩子的無助、學校的兩難,也看見許多遺憾其實是因為「不知道」而發生。
這本書,不是為了責難誰,
而是想用最溫柔的方式,說明法律的底線與界線,
讓老師不再懷疑自己、讓家長不再無助,讓孩子不再受傷。
願我們攜手,讓每個孩子的校園時光,都被好好守護。
────給正在努力的你,一盞法律的燈,一份守護的力量。
本書特色
▍案例貼近
真實故事,最容易感同身受。
▍建議實用
一步一步,陪你走過每個關卡。
▍議題全面
從衝突到修復,一書掌握全貌。
教育現場專家與實務工作者聯名推薦
毛律師長期處理校園霸凌與性平事件,將其豐富的處理經驗轉化為防制指南,提供學校第一線教師與行政人員有效處理校園事件的重要參考,並且協助家長了解霸凌與性平事件的構成要件及程序,一起營造友善的校園環境。
——桃園市公埔國小校長 林來利
由於自我意識覺醒,霸凌和性平是目前學校最關注的兩件事,我們觀察到兩個現象:第一,不少學生和老師常在無意識下,觸犯這兩大問題;第二,很多家長和學生搞不清楚霸凌的定義,將日常摩擦或人際關係的問題無限上綱到霸凌事件提告。在學校中,教師、家長和學生因為對法規的不清楚,而造成彼此信任關係和職場氛圍的破壞,這對教育工作絕對是負面的。這本書以最直接的個案和最清晰的法律觀點,幫助我們提高霸凌和性平的法律意識,值得所有教師、家長,甚至學生閱讀。
——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校長 莊福泰
只是開玩笑,可能構成霸凌?
IG上留言轉發也算網路霸凌?
只是摸頭鼓勵,也可能變成性騷擾?
發現狼師出沒,該如何通報?
老師達法處罰小孩,我該怎麼做?
學校不受理我的檢舉,怎麼辦?
這些霸凌與性平疑問,毛律師都有解答!
一起從律師視角出發,走進教育現場,
結合真實案例與法律實務,拆解校園衝突的複雜成因,
幫助老師、家長與學校一起看懂法律、避開風險,
孩子成長不再受委屈!
★★★★★教育現場專家與實務工作者聯名推薦★★★★★
《遊戲化教學的技術》等書作者、簡報與教學教練、F 學院創辦人 王永福(福哥)
傳勝律師事務所主持律師 呂丹琪
桃園市公埔國小校長 林來利
台北市家長協會常務監事、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教育好夥伴節目主持人 胡語珊
高雄市第七屆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律師 張銘峰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助理教授、教育部法規會委員 莊國榮
高雄市立高雄中學校長 莊福泰
執業律師、前屏東律師公會理事長 楊靖儀
國立竹北高級中學(陽明交大附中)專任教師 雷佳惠
(依姓名筆劃排列)
這不是一本法律書,這是一本希望孩子平安長大的書。
每場校園衝突、每次誤解的背後,
也許有大人的用心良苦,也藏著孩子無聲的哭喊。
我是律師,也是一個願意傾聽、理解、陪伴教育現場的人。
我看見老師的委屈、家長的焦急、孩子的無助、學校的兩難,也看見許多遺憾其實是因為「不知道」而發生。
這本書,不是為了責難誰,
而是想用最溫柔的方式,說明法律的底線與界線,
讓老師不再懷疑自己、讓家長不再無助,讓孩子不再受傷。
願我們攜手,讓每個孩子的校園時光,都被好好守護。
────給正在努力的你,一盞法律的燈,一份守護的力量。
本書特色
▍案例貼近
真實故事,最容易感同身受。
▍建議實用
一步一步,陪你走過每個關卡。
▍議題全面
從衝突到修復,一書掌握全貌。
教育現場專家與實務工作者聯名推薦
毛律師長期處理校園霸凌與性平事件,將其豐富的處理經驗轉化為防制指南,提供學校第一線教師與行政人員有效處理校園事件的重要參考,並且協助家長了解霸凌與性平事件的構成要件及程序,一起營造友善的校園環境。
——桃園市公埔國小校長 林來利
由於自我意識覺醒,霸凌和性平是目前學校最關注的兩件事,我們觀察到兩個現象:第一,不少學生和老師常在無意識下,觸犯這兩大問題;第二,很多家長和學生搞不清楚霸凌的定義,將日常摩擦或人際關係的問題無限上綱到霸凌事件提告。在學校中,教師、家長和學生因為對法規的不清楚,而造成彼此信任關係和職場氛圍的破壞,這對教育工作絕對是負面的。這本書以最直接的個案和最清晰的法律觀點,幫助我們提高霸凌和性平的法律意識,值得所有教師、家長,甚至學生閱讀。
——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校長 莊福泰
教育現場專家與實務工作者聯名推薦
〈專文推薦〉
老師能有依循、家長能有方向、校園能更安全/王永福(福哥)
關心教育、孩子校園生活環境的你,不可缺少的法律專業書籍/呂丹琪
讓更多孩子在祝福中平安長大/胡語姍
為下一代的教育環境盡一份心力/張銘峰
建立一個更善意安全的校園環境/莊國榮
教育界與學生家長的互動守則/楊靖儀
理解界線,不逾矩,避免遺憾發生/雷佳惠
〈自序〉
老師守法,孩子不受傷:用溫暖的法律,守護校園裡的每一個人
CHAPTER 1 霸凌?還是玩笑?
1-1 同學對我惡作劇,算不算霸凌?
——霸凌行為的關鍵特徵
1-2 只是開玩笑,也不可以嗎?
——玩笑與霸凌的界線
1-3 我不跟你要好了,就是排擠嗎?
——人際交友與排擠的區別
1-4留言、轉發IG貼文,有這麼嚴重嗎?
——網路霸凌的常見迷思
1-5 我說的是事實,也不行嗎?
——從真話演變為誹謗的關鍵
1-6 我又沒有指名道姓,幹嘛對號入座?
——不可忽視暗示性的霸凌
1-7 只是想「保護」學生,為什麼反而害他被孤立?
——關係霸凌的殺傷力
1-8 體育場上的競爭,錯了嗎?
——運動霸凌的具體表現
1-9 我的口音不一樣,為什麼成了異類?
——面對文化霸凌與被標籤的應對方法
1-10 老師被學生惡意羞辱,只能忍嗎?
——生對師霸凌規範及法律保障
CHAPTER 2 師生之間,誰踩了誰的線?
2-1 惡師違法處罰孩子,我該怎麼做?
——師對生霸凌的應對機制及申訴管道
2-2 一句善意提醒,卻換來檢舉投訴?
——校事會議調查流程與法規
2-3 老師長時間「冷處理」學生,也可能觸法?
——持續性漠視學生的風險與影響
2-4 我是在指導學生,怎麼會越界?
——師生互動的法律紅線與行為規範
2-5 師生戀,到底行不行?
——違反師生專業倫理的嚴重後果
CHAPTER 3 學校,你在搞什麼飛機?
3-1 在安親班發生的衝突事件,學校也要處理嗎?
——霸凌的適用範圍及場域
3-2 教育局與學校互踢皮球?
——案件處理的權責劃分與程序
3-3 學校不受理我的檢舉,怎麼辦?
——家長的權益申訴途徑
3-4 為什麼學校不相信我?
——蒐集證據的關鍵原則
3-5 我可以要求霸凌者轉學嗎?
——學校的輔導策略及替代方案
3-6 不提出檢舉,學校就不會處理嗎?
——過度調查的隱形代價
3-7 校長為了剷除異己,故意召開調查「對付」我?
——教師對調查程序規範的誤解與應對之道
CHAPTER 4 性別平等不是口號
4-1 當性別刻板印象成為武器時?
——解析性霸凌的多元樣態與法律界定
4-2 性霸凌不歸校園霸凌管?
——正確申訴途徑與處理程序
4-3 只是好意也可能越界?
——性騷擾認定標準
4-4 狼師出沒,小心!
——教師性騷擾情節重大的判斷依據
4-5 當老師成為學生的目標時?
——偷拍事件下的師生權益攻防
4-6 猥褻也算性侵害?
——性別事件中的常見誤解
4-7 遲到了35年的正義
——校園性平案件的追訴時效
4-8 王老師是色狼!
——性平通報義務與程序詳解
CHAPTER 5 解決問題的一百種方法
5-1 你以為是善意提醒,其實是4D語言?
——打造親師互信的溝通策略
5-2 想用訴訟爭取權益,為何最後雙方都輸了?
——化解校園衝突新途徑
5-3 孩子被排擠孤立,調和能解決問題嗎?
——調和程序流程與適用情境
5-4 校方處理不當,找民意代表介入最有效?
——正確處理衝突糾紛的方式
5-5 沒掃完廁所不能回家,這樣教不對嗎?
——教師合法管教界線
5-6 學校要求學生道歉,有沒有違反言論自由?
——從性騷擾發言到強制道歉的的法律爭議與實務建議
5-7 告白被拒絕,就可以惡意攻擊別人?
——公然侮辱與誹謗的法律責任
5-8 被同學嘲笑逼到崩潰,我們該如何守護他?
——及早辨識及預防言語霸凌
CHAPTER 6 陪孩子走過校園衝突:家長與老師的行動指南
6-1 你不是說只是小事嗎?怎麼變成霸凌?
——教師處理校園案件的挑戰及與家長期待的落差
6-2 小孩早已經和好了,大人卻還放不下恩怨?
——衝突落幕後,家長與教師的放手與修復之道
6-3 性平通報來了,怎麼可能是我的孩子?
——家長與老師面對性平事件的溝通與協調
6-4 當孩子在校發生衝突,我們能做些什麼?
——家長第一時間的心態調整與行動建議
6-5 難道要等到我的孩子被打死了,才算是霸凌嗎?
——理解「偶發事件」與「霸凌」的界線與應對
6-6 我的孩子怎麼可能是霸凌者?
——從否認到接納的陪伴歷程與行動建議asnd 教育現場專家與實務工作者聯名推薦
〈專文推薦〉
老師能有依循、家長能有方向、校園能更安全/王永福(福哥)
關心教育、孩子校園生活環境的你,不可缺少的法律專業書籍/呂丹琪
讓更多孩子在祝福中平安長大/胡語姍
為下一代的教育環境盡一份心力/張銘峰
建立一個更善意安全的校園環境/莊國榮
教育界與學生家長的互動守則/楊靖儀
理解界線,不逾矩,避免遺憾發生/雷佳惠
〈自序〉
老師守法,孩子不受傷:用溫暖的法律,守護校園裡的每一個人
CHAPTER 1 霸凌?還是玩笑?
1-1 同學對我惡作劇,算不算霸凌?
——霸凌行為的關鍵特徵
1-2 只是開玩笑,也不可以嗎?
——玩笑與霸凌的界線
1-3 我不跟你要好了,就是排擠嗎?
——人際交友與排擠的區別
1-4留言、轉發IG貼文,有這麼嚴重嗎?
——網路霸凌的常見迷思
1-5 我說的是事實,也不行嗎?
——從真話演變為誹謗的關鍵
1-6 我又沒有指名道姓,幹嘛對號入座?
——不可忽視暗示性的霸凌
1-7 只是想「保護」學生,為什麼反而害他被孤立?
——關係霸凌的殺傷力
1-8 體育場上的競爭,錯了嗎?
——運動霸凌的具體表現
1-9 我的口音不一樣,為什麼成了異類?
——面對文化霸凌與被標籤的應對方法
1-10 老師被學生惡意羞辱,只能忍嗎?
——生對師霸凌規範及法律保障
CHAPTER 2 師生之間,誰踩了誰的線?
2-1 惡師違法處罰孩子,我該怎麼做?
——師對生霸凌的應對機制及申訴管道
2-2 一句善意提醒,卻換來檢舉投訴?
——校事會議調查流程與法規
2-3 老師長時間「冷處理」學生,也可能觸法?
——持續性漠視學生的風險與影響
2-4 我是在指導學生,怎麼會越界?
——師生互動的法律紅線與行為規範
2-5 師生戀,到底行不行?
——違反師生專業倫理的嚴重後果
CHAPTER 3 學校,你在搞什麼飛機?
3-1 在安親班發生的衝突事件,學校也要處理嗎?
——霸凌的適用範圍及場域
3-2 教育局與學校互踢皮球?
——案件處理的權責劃分與程序
3-3 學校不受理我的檢舉,怎麼辦?
——家長的權益申訴途徑
3-4 為什麼學校不相信我?
——蒐集證據的關鍵原則
3-5 我可以要求霸凌者轉學嗎?
——學校的輔導策略及替代方案
3-6 不提出檢舉,學校就不會處理嗎?
——過度調查的隱形代價
3-7 校長為了剷除異己,故意召開調查「對付」我?
——教師對調查程序規範的誤解與應對之道
CHAPTER 4 性別平等不是口號
4-1 當性別刻板印象成為武器時?
——解析性霸凌的多元樣態與法律界定
4-2 性霸凌不歸校園霸凌管?
——正確申訴途徑與處理程序
4-3 只是好意也可能越界?
——性騷擾認定標準
4-4 狼師出沒,小心!
——教師性騷擾情節重大的判斷依據
4-5 當老師成為學生的目標時?
——偷拍事件下的師生權益攻防
4-6 猥褻也算性侵害?
——性別事件中的常見誤解
4-7 遲到了35年的正義
——校園性平案件的追訴時效
4-8 王老師是色狼!
——性平通報義務與程序詳解
CHAPTER 5 解決問題的一百種方法
5-1 你以為是善意提醒,其實是4D語言?
——打造親師互信的溝通策略
5-2 想用訴訟爭取權益,為何最後雙方都輸了?
——化解校園衝突新途徑
5-3 孩子被排擠孤立,調和能解決問題嗎?
——調和程序流程與適用情境
5-4 校方處理不當,找民意代表介入最有效?
——正確處理衝突糾紛的方式
5-5 沒掃完廁所不能回家,這樣教不對嗎?
——教師合法管教界線
5-6 學校要求學生道歉,有沒有違反言論自由?
——從性騷擾發言到強制道歉的的法律爭議與實務建議
5-7 告白被拒絕,就可以惡意攻擊別人?
——公然侮辱與誹謗的法律責任
5-8 被同學嘲笑逼到崩潰,我們該如何守護他?
——及早辨識及預防言語霸凌
CHAPTER 6 陪孩子走過校園衝突:家長與老師的行動指南
6-1 你不是說只是小事嗎?怎麼變成霸凌?
——教師處理校園案件的挑戰及與家長期待的落差
6-2 小孩早已經和好了,大人卻還放不下恩怨?
——衝突落幕後,家長與教師的放手與修復之道
6-3 性平通報來了,怎麼可能是我的孩子?
——家長與老師面對性平事件的溝通與協調
6-4 當孩子在校發生衝突,我們能做些什麼?
——家長第一時間的心態調整與行動建議
6-5 難道要等到我的孩子被打死了,才算是霸凌嗎?
——理解「偶發事件」與「霸凌」的界線與應對
6-6 我的孩子怎麼可能是霸凌者?
——從否認到接納的陪伴歷程與行動建議askw 教育現場專家與實務工作者聯名推薦
〈專文推薦〉
老師能有依循、家長能有方向、校園能更安全/王永福(福哥)
關心教育、孩子校園生活環境的你,不可缺少的法律專業書籍/呂丹琪
讓更多孩子在祝福中平安長大/胡語姍
為下一代的教育環境盡一份心力/張銘峰
建立一個更善意安全的校園環境/莊國榮
教育界與學生家長的互動守則/楊靖儀
理解界線,不逾矩,避免遺憾發生/雷佳惠
〈自序〉
老師守法,孩子不受傷:用溫暖的法律,守護校園裡的每一個人
CHAPTER 1 霸凌?還是玩笑?
1-1 同學對我惡作劇,算不算霸凌?
——霸凌行為的關鍵特徵
1-2 只是開玩笑,也不可以嗎?
——玩笑與霸凌的界線
1-3 我不跟你要好了,就是排擠嗎?
——人際交友與排擠的區別
1-4留言、轉發IG貼文,有這麼嚴重嗎?
——網路霸凌的常見迷思
1-5 我說的是事實,也不行嗎?
——從真話演變為誹謗的關鍵
1-6 我又沒有指名道姓,幹嘛對號入座?
——不可忽視暗示性的霸凌
1-7 只是想「保護」學生,為什麼反而害他被孤立?
——關係霸凌的殺傷力
1-8 體育場上的競爭,錯了嗎?
——運動霸凌的具體表現
1-9 我的口音不一樣,為什麼成了異類?
——面對文化霸凌與被標籤的應對方法
1-10 老師被學生惡意羞辱,只能忍嗎?
——生對師霸凌規範及法律保障
CHAPTER 2 師生之間,誰踩了誰的線?
2-1 惡師違法處罰孩子,我該怎麼做?
——師對生霸凌的應對機制及申訴管道
2-2 一句善意提醒,卻換來檢舉投訴?
——校事會議調查流程與法規
2-3 老師長時間「冷處理」學生,也可能觸法?
——持續性漠視學生的風險與影響
2-4 我是在指導學生,怎麼會越界?
——師生互動的法律紅線與行為規範
2-5 師生戀,到底行不行?
——違反師生專業倫理的嚴重後果
CHAPTER 3 學校,你在搞什麼飛機?
3-1 在安親班發生的衝突事件,學校也要處理嗎?
——霸凌的適用範圍及場域
3-2 教育局與學校互踢皮球?
——案件處理的權責劃分與程序
3-3 學校不受理我的檢舉,怎麼辦?
——家長的權益申訴途徑
3-4 為什麼學校不相信我?
——蒐集證據的關鍵原則
3-5 我可以要求霸凌者轉學嗎?
——學校的輔導策略及替代方案
3-6 不提出檢舉,學校就不會處理嗎?
——過度調查的隱形代價
3-7 校長為了剷除異己,故意召開調查「對付」我?
——教師對調查程序規範的誤解與應對之道
CHAPTER 4 性別平等不是口號
4-1 當性別刻板印象成為武器時?
——解析性霸凌的多元樣態與法律界定
4-2 性霸凌不歸校園霸凌管?
——正確申訴途徑與處理程序
4-3 只是好意也可能越界?
——性騷擾認定標準
4-4 狼師出沒,小心!
——教師性騷擾情節重大的判斷依據
4-5 當老師成為學生的目標時?
——偷拍事件下的師生權益攻防
4-6 猥褻也算性侵害?
——性別事件中的常見誤解
4-7 遲到了35年的正義
——校園性平案件的追訴時效
4-8 王老師是色狼!
——性平通報義務與程序詳解
CHAPTER 5 解決問題的一百種方法
5-1 你以為是善意提醒,其實是4D語言?
——打造親師互信的溝通策略
5-2 想用訴訟爭取權益,為何最後雙方都輸了?
——化解校園衝突新途徑
5-3 孩子被排擠孤立,調和能解決問題嗎?
——調和程序流程與適用情境
5-4 校方處理不當,找民意代表介入最有效?
——正確處理衝突糾紛的方式
5-5 沒掃完廁所不能回家,這樣教不對嗎?
——教師合法管教界線
5-6 學校要求學生道歉,有沒有違反言論自由?
——從性騷擾發言到強制道歉的的法律爭議與實務建議
5-7 告白被拒絕,就可以惡意攻擊別人?
——公然侮辱與誹謗的法律責任
5-8 被同學嘲笑逼到崩潰,我們該如何守護他?
——及早辨識及預防言語霸凌
CHAPTER 6 陪孩子走過校園衝突:家長與老師的行動指南
6-1 你不是說只是小事嗎?怎麼變成霸凌?
——教師處理校園案件的挑戰及與家長期待的落差
6-2 小孩早已經和好了,大人卻還放不下恩怨?
——衝突落幕後,家長與教師的放手與修復之道
6-3 性平通報來了,怎麼可能是我的孩子?
——家長與老師面對性平事件的溝通與協調
6-4 當孩子在校發生衝突,我們能做些什麼?
——家長第一時間的心態調整與行動建議
6-5 難道要等到我的孩子被打死了,才算是霸凌嗎?
——理解「偶發事件」與「霸凌」的界線與應對
6-6 我的孩子怎麼可能是霸凌者?
——從否認到接納的陪伴歷程與行動建議
〈專文推薦〉
老師能有依循、家長能有方向、校園能更安全/王永福(福哥)
關心教育、孩子校園生活環境的你,不可缺少的法律專業書籍/呂丹琪
讓更多孩子在祝福中平安長大/胡語姍
為下一代的教育環境盡一份心力/張銘峰
建立一個更善意安全的校園環境/莊國榮
教育界與學生家長的互動守則/楊靖儀
理解界線,不逾矩,避免遺憾發生/雷佳惠
〈自序〉
老師守法,孩子不受傷:用溫暖的法律,守護校園裡的每一個人
CHAPTER 1 霸凌?還是玩笑?
1-1 同學對我惡作劇,算不算霸凌?
——霸凌行為的關鍵特徵
1-2 只是開玩笑,也不可以嗎?
——玩笑與霸凌的界線
1-3 我不跟你要好了,就是排擠嗎?
——人際交友與排擠的區別
1-4留言、轉發IG貼文,有這麼嚴重嗎?
——網路霸凌的常見迷思
1-5 我說的是事實,也不行嗎?
——從真話演變為誹謗的關鍵
1-6 我又沒有指名道姓,幹嘛對號入座?
——不可忽視暗示性的霸凌
1-7 只是想「保護」學生,為什麼反而害他被孤立?
——關係霸凌的殺傷力
1-8 體育場上的競爭,錯了嗎?
——運動霸凌的具體表現
1-9 我的口音不一樣,為什麼成了異類?
——面對文化霸凌與被標籤的應對方法
1-10 老師被學生惡意羞辱,只能忍嗎?
——生對師霸凌規範及法律保障
CHAPTER 2 師生之間,誰踩了誰的線?
2-1 惡師違法處罰孩子,我該怎麼做?
——師對生霸凌的應對機制及申訴管道
2-2 一句善意提醒,卻換來檢舉投訴?
——校事會議調查流程與法規
2-3 老師長時間「冷處理」學生,也可能觸法?
——持續性漠視學生的風險與影響
2-4 我是在指導學生,怎麼會越界?
——師生互動的法律紅線與行為規範
2-5 師生戀,到底行不行?
——違反師生專業倫理的嚴重後果
CHAPTER 3 學校,你在搞什麼飛機?
3-1 在安親班發生的衝突事件,學校也要處理嗎?
——霸凌的適用範圍及場域
3-2 教育局與學校互踢皮球?
——案件處理的權責劃分與程序
3-3 學校不受理我的檢舉,怎麼辦?
——家長的權益申訴途徑
3-4 為什麼學校不相信我?
——蒐集證據的關鍵原則
3-5 我可以要求霸凌者轉學嗎?
——學校的輔導策略及替代方案
3-6 不提出檢舉,學校就不會處理嗎?
——過度調查的隱形代價
3-7 校長為了剷除異己,故意召開調查「對付」我?
——教師對調查程序規範的誤解與應對之道
CHAPTER 4 性別平等不是口號
4-1 當性別刻板印象成為武器時?
——解析性霸凌的多元樣態與法律界定
4-2 性霸凌不歸校園霸凌管?
——正確申訴途徑與處理程序
4-3 只是好意也可能越界?
——性騷擾認定標準
4-4 狼師出沒,小心!
——教師性騷擾情節重大的判斷依據
4-5 當老師成為學生的目標時?
——偷拍事件下的師生權益攻防
4-6 猥褻也算性侵害?
——性別事件中的常見誤解
4-7 遲到了35年的正義
——校園性平案件的追訴時效
4-8 王老師是色狼!
——性平通報義務與程序詳解
CHAPTER 5 解決問題的一百種方法
5-1 你以為是善意提醒,其實是4D語言?
——打造親師互信的溝通策略
5-2 想用訴訟爭取權益,為何最後雙方都輸了?
——化解校園衝突新途徑
5-3 孩子被排擠孤立,調和能解決問題嗎?
——調和程序流程與適用情境
5-4 校方處理不當,找民意代表介入最有效?
——正確處理衝突糾紛的方式
5-5 沒掃完廁所不能回家,這樣教不對嗎?
——教師合法管教界線
5-6 學校要求學生道歉,有沒有違反言論自由?
——從性騷擾發言到強制道歉的的法律爭議與實務建議
5-7 告白被拒絕,就可以惡意攻擊別人?
——公然侮辱與誹謗的法律責任
5-8 被同學嘲笑逼到崩潰,我們該如何守護他?
——及早辨識及預防言語霸凌
CHAPTER 6 陪孩子走過校園衝突:家長與老師的行動指南
6-1 你不是說只是小事嗎?怎麼變成霸凌?
——教師處理校園案件的挑戰及與家長期待的落差
6-2 小孩早已經和好了,大人卻還放不下恩怨?
——衝突落幕後,家長與教師的放手與修復之道
6-3 性平通報來了,怎麼可能是我的孩子?
——家長與老師面對性平事件的溝通與協調
6-4 當孩子在校發生衝突,我們能做些什麼?
——家長第一時間的心態調整與行動建議
6-5 難道要等到我的孩子被打死了,才算是霸凌嗎?
——理解「偶發事件」與「霸凌」的界線與應對
6-6 我的孩子怎麼可能是霸凌者?
——從否認到接納的陪伴歷程與行動建議asnd 教育現場專家與實務工作者聯名推薦
〈專文推薦〉
老師能有依循、家長能有方向、校園能更安全/王永福(福哥)
關心教育、孩子校園生活環境的你,不可缺少的法律專業書籍/呂丹琪
讓更多孩子在祝福中平安長大/胡語姍
為下一代的教育環境盡一份心力/張銘峰
建立一個更善意安全的校園環境/莊國榮
教育界與學生家長的互動守則/楊靖儀
理解界線,不逾矩,避免遺憾發生/雷佳惠
〈自序〉
老師守法,孩子不受傷:用溫暖的法律,守護校園裡的每一個人
CHAPTER 1 霸凌?還是玩笑?
1-1 同學對我惡作劇,算不算霸凌?
——霸凌行為的關鍵特徵
1-2 只是開玩笑,也不可以嗎?
——玩笑與霸凌的界線
1-3 我不跟你要好了,就是排擠嗎?
——人際交友與排擠的區別
1-4留言、轉發IG貼文,有這麼嚴重嗎?
——網路霸凌的常見迷思
1-5 我說的是事實,也不行嗎?
——從真話演變為誹謗的關鍵
1-6 我又沒有指名道姓,幹嘛對號入座?
——不可忽視暗示性的霸凌
1-7 只是想「保護」學生,為什麼反而害他被孤立?
——關係霸凌的殺傷力
1-8 體育場上的競爭,錯了嗎?
——運動霸凌的具體表現
1-9 我的口音不一樣,為什麼成了異類?
——面對文化霸凌與被標籤的應對方法
1-10 老師被學生惡意羞辱,只能忍嗎?
——生對師霸凌規範及法律保障
CHAPTER 2 師生之間,誰踩了誰的線?
2-1 惡師違法處罰孩子,我該怎麼做?
——師對生霸凌的應對機制及申訴管道
2-2 一句善意提醒,卻換來檢舉投訴?
——校事會議調查流程與法規
2-3 老師長時間「冷處理」學生,也可能觸法?
——持續性漠視學生的風險與影響
2-4 我是在指導學生,怎麼會越界?
——師生互動的法律紅線與行為規範
2-5 師生戀,到底行不行?
——違反師生專業倫理的嚴重後果
CHAPTER 3 學校,你在搞什麼飛機?
3-1 在安親班發生的衝突事件,學校也要處理嗎?
——霸凌的適用範圍及場域
3-2 教育局與學校互踢皮球?
——案件處理的權責劃分與程序
3-3 學校不受理我的檢舉,怎麼辦?
——家長的權益申訴途徑
3-4 為什麼學校不相信我?
——蒐集證據的關鍵原則
3-5 我可以要求霸凌者轉學嗎?
——學校的輔導策略及替代方案
3-6 不提出檢舉,學校就不會處理嗎?
——過度調查的隱形代價
3-7 校長為了剷除異己,故意召開調查「對付」我?
——教師對調查程序規範的誤解與應對之道
CHAPTER 4 性別平等不是口號
4-1 當性別刻板印象成為武器時?
——解析性霸凌的多元樣態與法律界定
4-2 性霸凌不歸校園霸凌管?
——正確申訴途徑與處理程序
4-3 只是好意也可能越界?
——性騷擾認定標準
4-4 狼師出沒,小心!
——教師性騷擾情節重大的判斷依據
4-5 當老師成為學生的目標時?
——偷拍事件下的師生權益攻防
4-6 猥褻也算性侵害?
——性別事件中的常見誤解
4-7 遲到了35年的正義
——校園性平案件的追訴時效
4-8 王老師是色狼!
——性平通報義務與程序詳解
CHAPTER 5 解決問題的一百種方法
5-1 你以為是善意提醒,其實是4D語言?
——打造親師互信的溝通策略
5-2 想用訴訟爭取權益,為何最後雙方都輸了?
——化解校園衝突新途徑
5-3 孩子被排擠孤立,調和能解決問題嗎?
——調和程序流程與適用情境
5-4 校方處理不當,找民意代表介入最有效?
——正確處理衝突糾紛的方式
5-5 沒掃完廁所不能回家,這樣教不對嗎?
——教師合法管教界線
5-6 學校要求學生道歉,有沒有違反言論自由?
——從性騷擾發言到強制道歉的的法律爭議與實務建議
5-7 告白被拒絕,就可以惡意攻擊別人?
——公然侮辱與誹謗的法律責任
5-8 被同學嘲笑逼到崩潰,我們該如何守護他?
——及早辨識及預防言語霸凌
CHAPTER 6 陪孩子走過校園衝突:家長與老師的行動指南
6-1 你不是說只是小事嗎?怎麼變成霸凌?
——教師處理校園案件的挑戰及與家長期待的落差
6-2 小孩早已經和好了,大人卻還放不下恩怨?
——衝突落幕後,家長與教師的放手與修復之道
6-3 性平通報來了,怎麼可能是我的孩子?
——家長與老師面對性平事件的溝通與協調
6-4 當孩子在校發生衝突,我們能做些什麼?
——家長第一時間的心態調整與行動建議
6-5 難道要等到我的孩子被打死了,才算是霸凌嗎?
——理解「偶發事件」與「霸凌」的界線與應對
6-6 我的孩子怎麼可能是霸凌者?
——從否認到接納的陪伴歷程與行動建議askw 教育現場專家與實務工作者聯名推薦
〈專文推薦〉
老師能有依循、家長能有方向、校園能更安全/王永福(福哥)
關心教育、孩子校園生活環境的你,不可缺少的法律專業書籍/呂丹琪
讓更多孩子在祝福中平安長大/胡語姍
為下一代的教育環境盡一份心力/張銘峰
建立一個更善意安全的校園環境/莊國榮
教育界與學生家長的互動守則/楊靖儀
理解界線,不逾矩,避免遺憾發生/雷佳惠
〈自序〉
老師守法,孩子不受傷:用溫暖的法律,守護校園裡的每一個人
CHAPTER 1 霸凌?還是玩笑?
1-1 同學對我惡作劇,算不算霸凌?
——霸凌行為的關鍵特徵
1-2 只是開玩笑,也不可以嗎?
——玩笑與霸凌的界線
1-3 我不跟你要好了,就是排擠嗎?
——人際交友與排擠的區別
1-4留言、轉發IG貼文,有這麼嚴重嗎?
——網路霸凌的常見迷思
1-5 我說的是事實,也不行嗎?
——從真話演變為誹謗的關鍵
1-6 我又沒有指名道姓,幹嘛對號入座?
——不可忽視暗示性的霸凌
1-7 只是想「保護」學生,為什麼反而害他被孤立?
——關係霸凌的殺傷力
1-8 體育場上的競爭,錯了嗎?
——運動霸凌的具體表現
1-9 我的口音不一樣,為什麼成了異類?
——面對文化霸凌與被標籤的應對方法
1-10 老師被學生惡意羞辱,只能忍嗎?
——生對師霸凌規範及法律保障
CHAPTER 2 師生之間,誰踩了誰的線?
2-1 惡師違法處罰孩子,我該怎麼做?
——師對生霸凌的應對機制及申訴管道
2-2 一句善意提醒,卻換來檢舉投訴?
——校事會議調查流程與法規
2-3 老師長時間「冷處理」學生,也可能觸法?
——持續性漠視學生的風險與影響
2-4 我是在指導學生,怎麼會越界?
——師生互動的法律紅線與行為規範
2-5 師生戀,到底行不行?
——違反師生專業倫理的嚴重後果
CHAPTER 3 學校,你在搞什麼飛機?
3-1 在安親班發生的衝突事件,學校也要處理嗎?
——霸凌的適用範圍及場域
3-2 教育局與學校互踢皮球?
——案件處理的權責劃分與程序
3-3 學校不受理我的檢舉,怎麼辦?
——家長的權益申訴途徑
3-4 為什麼學校不相信我?
——蒐集證據的關鍵原則
3-5 我可以要求霸凌者轉學嗎?
——學校的輔導策略及替代方案
3-6 不提出檢舉,學校就不會處理嗎?
——過度調查的隱形代價
3-7 校長為了剷除異己,故意召開調查「對付」我?
——教師對調查程序規範的誤解與應對之道
CHAPTER 4 性別平等不是口號
4-1 當性別刻板印象成為武器時?
——解析性霸凌的多元樣態與法律界定
4-2 性霸凌不歸校園霸凌管?
——正確申訴途徑與處理程序
4-3 只是好意也可能越界?
——性騷擾認定標準
4-4 狼師出沒,小心!
——教師性騷擾情節重大的判斷依據
4-5 當老師成為學生的目標時?
——偷拍事件下的師生權益攻防
4-6 猥褻也算性侵害?
——性別事件中的常見誤解
4-7 遲到了35年的正義
——校園性平案件的追訴時效
4-8 王老師是色狼!
——性平通報義務與程序詳解
CHAPTER 5 解決問題的一百種方法
5-1 你以為是善意提醒,其實是4D語言?
——打造親師互信的溝通策略
5-2 想用訴訟爭取權益,為何最後雙方都輸了?
——化解校園衝突新途徑
5-3 孩子被排擠孤立,調和能解決問題嗎?
——調和程序流程與適用情境
5-4 校方處理不當,找民意代表介入最有效?
——正確處理衝突糾紛的方式
5-5 沒掃完廁所不能回家,這樣教不對嗎?
——教師合法管教界線
5-6 學校要求學生道歉,有沒有違反言論自由?
——從性騷擾發言到強制道歉的的法律爭議與實務建議
5-7 告白被拒絕,就可以惡意攻擊別人?
——公然侮辱與誹謗的法律責任
5-8 被同學嘲笑逼到崩潰,我們該如何守護他?
——及早辨識及預防言語霸凌
CHAPTER 6 陪孩子走過校園衝突:家長與老師的行動指南
6-1 你不是說只是小事嗎?怎麼變成霸凌?
——教師處理校園案件的挑戰及與家長期待的落差
6-2 小孩早已經和好了,大人卻還放不下恩怨?
——衝突落幕後,家長與教師的放手與修復之道
6-3 性平通報來了,怎麼可能是我的孩子?
——家長與老師面對性平事件的溝通與協調
6-4 當孩子在校發生衝突,我們能做些什麼?
——家長第一時間的心態調整與行動建議
6-5 難道要等到我的孩子被打死了,才算是霸凌嗎?
——理解「偶發事件」與「霸凌」的界線與應對
6-6 我的孩子怎麼可能是霸凌者?
——從否認到接納的陪伴歷程與行動建議
姓名:Kitty Mao 毛律師
法律實務經驗豐富的律師,長期專注於家事及校園法律領域。
以犀利洞察與溫柔堅持為當事人爭取權益,因其姓氏與對Hello Kitty的喜愛而得名。
在繁忙的法律事務之外,致力將複雜難懂的法律條文轉化為平易近人的語言,希望透過分享法律知識觀念,協助更多人認識自身權益,共創更友善包容的社會環境。
學歷
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
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
經歷
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校園霸凌事件審議委員會委員
教育部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園霸凌事件審議委員會委員
教育部校長事件審議會、校事會議、霸凌、教保相關人員違法事件調查人才庫
高雄市、屏東縣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再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高雄市、屏東縣校園性別事件調查專業人才庫
高雄市、屏東縣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
屏東縣性騷擾防治委員會委員
屏東縣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全國律師聯合會修復式司法委員會委員
全國律師聯合會性騷擾防治與申訴處理委員會委員
歡迎追蹤Kitty Mao毛律師的臉書粉專「律師帶您看校園裡的大小事」
法律實務經驗豐富的律師,長期專注於家事及校園法律領域。
以犀利洞察與溫柔堅持為當事人爭取權益,因其姓氏與對Hello Kitty的喜愛而得名。
在繁忙的法律事務之外,致力將複雜難懂的法律條文轉化為平易近人的語言,希望透過分享法律知識觀念,協助更多人認識自身權益,共創更友善包容的社會環境。
學歷
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
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
經歷
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校園霸凌事件審議委員會委員
教育部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園霸凌事件審議委員會委員
教育部校長事件審議會、校事會議、霸凌、教保相關人員違法事件調查人才庫
高雄市、屏東縣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再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高雄市、屏東縣校園性別事件調查專業人才庫
高雄市、屏東縣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
屏東縣性騷擾防治委員會委員
屏東縣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全國律師聯合會修復式司法委員會委員
全國律師聯合會性騷擾防治與申訴處理委員會委員
歡迎追蹤Kitty Mao毛律師的臉書粉專「律師帶您看校園裡的大小事」
Details
Review
0 ratings
1 stars
0%
2 stars
0%
3 stars
0%
4 stars
0%
5 stars
0%
Write a review
Product review was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