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情緒學習元年親師必讀指南
英國親子教養暢銷作家暨兒童心理治療師,融合社會情緒學習SEL與創傷知情教養理念,
幫你從親子衝突中看見連結的機會,教出情緒穩定、心理健康的孩子。
牧村親子共學教室負責人 何翩翩
High媽心理師、EFT情緒取向伴侶治療國際認證心理師 黃乙白
KidPro醫學級兒童發展教育團隊創辦人、職能治療師 黃暐恬(恬兒)
Caremind耕心學院知識長、心理教育專家 楊俐容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腦與意識實驗室主持人 謝伯讓
親職教育講師 魏瑋志(澤爸)
心理師、《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作者 蘇鈺茹
──溫暖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融合腦科學 × SEL × 創傷知情教養
一本讓你「知道怎麼說、怎麼做」的實用親子情緒指南!
孩子常常情緒崩潰、大哭大鬧,無法自我平復?
孩子氣起來就六親不認,甚至對旁人動手動腳?
孩子每天都說不想上學,甚至哭著問為什麼要上學?
孩子寫作業不是爆炸,就是拖拖拉拉,搞得親子關係緊繃?
孩子常說「我好爛」、「沒人喜歡我」等自我否定的話?
孩子不願表達情緒,卻在行為上反覆挑戰界限?……
孩子的問題行為是否常讓你感到困惑、挫敗,甚至精疲力盡?你是否渴望真正了解孩子問題行為背後的原因,並找到更有效、更溫暖的教養方式?
本書由資深兒童治療師結合最新腦科學研究,帶你深入解析孩子的大腦與神經系統如何驅動他們的行為。你將會發現許多看似「不乖」的舉動,其實是孩子面對壓力、挑戰或恐懼時的自然反應。
書中提出10大教養心法,輔以豐富的情境案例與實際做法,幫助你先認識孩子的大腦發展,理解孩子的情緒其來有自。你將學到如何先穩住自己的情緒,才能冷靜接住孩子的情緒,帶著好奇心以有效提問與對話代替責備、怒吼,先幫助孩子釐清自身感受,再藉由身體活動、遊戲等方式幫助孩子紓解情緒。
這不只是一本育兒書,更是一份理解孩子內心世界的指南。透過本書,你將能以全新的視角看待孩子的行為,建立更親密的親子關係,幫助他們培養健全的心智,迎接更快樂、更自信的未來!
本書不但是家有5~12孩子家長的SEL教養寶典,也適合第一線教育工作者,或有班級經營需求的教師、校園輔導老師、家長志工、諮商心理師等泛教育工作者做為參考。
好評推薦:
這不是一本指責父母的書,而是一本用愛與理解支持大人的書。它幫我們建構出一個可以實踐的情緒教養框架,也賦予我們在情緒風暴中看見秩序與希望的眼睛。
──KidPro醫學級兒童發展教育團隊創辦人、職能治療師 黃暐恬(恬兒)
書中提供許多實用建議與遊戲方法,可以幫助我們陪著孩子一起學習調節情緒、整理內在、發展出更健康的表達方式。家長也能從中練習如何在「愛」與「界限」之間找到平衡,成為更有彈性、更有覺察的支持者。
──心理師、《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作者 蘇鈺茹
一本充滿智慧的好書。
——知名演員 克里斯.伊凡(Chris Evans)
凱特以幽默、溫暖且毫無批判的筆觸,將一個可能令人畏懼的議題,轉化為貼近人心的故事。
——英國兒虐防治協會(NSPCC)研究與實證主管 蘇珊.庫克(Susan Cooke)
(這本書)改變了我的人生。
——英國電視節目主持人 喬.威克斯(Joe Wicks)
這本書將在未來多年,深刻影響我們看待孩子與他們行為的方式。
——英國女演員、作家 喬凡娜.弗萊契(Giovanna Fletcher)
這本書是珍寶!裡頭有滿滿的實用工具,幫助你應對與孩子(甚至大人)相處時的各種難題!
——英國記者和電視節目主持人 茱莉亞.布萊德伯里(Julia Bradbury)
這是我讀過最具啟發性、最能改變舊有觀念、最令人獲得解放的教養書。
——英國BBC女主播兼時尚達人、作家 菲恩.卡頓(Fearne Cotton)
英國親子教養暢銷作家暨兒童心理治療師,融合社會情緒學習SEL與創傷知情教養理念,
幫你從親子衝突中看見連結的機會,教出情緒穩定、心理健康的孩子。
牧村親子共學教室負責人 何翩翩
High媽心理師、EFT情緒取向伴侶治療國際認證心理師 黃乙白
KidPro醫學級兒童發展教育團隊創辦人、職能治療師 黃暐恬(恬兒)
Caremind耕心學院知識長、心理教育專家 楊俐容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腦與意識實驗室主持人 謝伯讓
親職教育講師 魏瑋志(澤爸)
心理師、《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作者 蘇鈺茹
──溫暖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融合腦科學 × SEL × 創傷知情教養
一本讓你「知道怎麼說、怎麼做」的實用親子情緒指南!
孩子常常情緒崩潰、大哭大鬧,無法自我平復?
孩子氣起來就六親不認,甚至對旁人動手動腳?
孩子每天都說不想上學,甚至哭著問為什麼要上學?
孩子寫作業不是爆炸,就是拖拖拉拉,搞得親子關係緊繃?
孩子常說「我好爛」、「沒人喜歡我」等自我否定的話?
孩子不願表達情緒,卻在行為上反覆挑戰界限?……
孩子的問題行為是否常讓你感到困惑、挫敗,甚至精疲力盡?你是否渴望真正了解孩子問題行為背後的原因,並找到更有效、更溫暖的教養方式?
本書由資深兒童治療師結合最新腦科學研究,帶你深入解析孩子的大腦與神經系統如何驅動他們的行為。你將會發現許多看似「不乖」的舉動,其實是孩子面對壓力、挑戰或恐懼時的自然反應。
書中提出10大教養心法,輔以豐富的情境案例與實際做法,幫助你先認識孩子的大腦發展,理解孩子的情緒其來有自。你將學到如何先穩住自己的情緒,才能冷靜接住孩子的情緒,帶著好奇心以有效提問與對話代替責備、怒吼,先幫助孩子釐清自身感受,再藉由身體活動、遊戲等方式幫助孩子紓解情緒。
這不只是一本育兒書,更是一份理解孩子內心世界的指南。透過本書,你將能以全新的視角看待孩子的行為,建立更親密的親子關係,幫助他們培養健全的心智,迎接更快樂、更自信的未來!
本書不但是家有5~12孩子家長的SEL教養寶典,也適合第一線教育工作者,或有班級經營需求的教師、校園輔導老師、家長志工、諮商心理師等泛教育工作者做為參考。
好評推薦:
這不是一本指責父母的書,而是一本用愛與理解支持大人的書。它幫我們建構出一個可以實踐的情緒教養框架,也賦予我們在情緒風暴中看見秩序與希望的眼睛。
──KidPro醫學級兒童發展教育團隊創辦人、職能治療師 黃暐恬(恬兒)
書中提供許多實用建議與遊戲方法,可以幫助我們陪著孩子一起學習調節情緒、整理內在、發展出更健康的表達方式。家長也能從中練習如何在「愛」與「界限」之間找到平衡,成為更有彈性、更有覺察的支持者。
──心理師、《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作者 蘇鈺茹
一本充滿智慧的好書。
——知名演員 克里斯.伊凡(Chris Evans)
凱特以幽默、溫暖且毫無批判的筆觸,將一個可能令人畏懼的議題,轉化為貼近人心的故事。
——英國兒虐防治協會(NSPCC)研究與實證主管 蘇珊.庫克(Susan Cooke)
(這本書)改變了我的人生。
——英國電視節目主持人 喬.威克斯(Joe Wicks)
這本書將在未來多年,深刻影響我們看待孩子與他們行為的方式。
——英國女演員、作家 喬凡娜.弗萊契(Giovanna Fletcher)
這本書是珍寶!裡頭有滿滿的實用工具,幫助你應對與孩子(甚至大人)相處時的各種難題!
——英國記者和電視節目主持人 茱莉亞.布萊德伯里(Julia Bradbury)
這是我讀過最具啟發性、最能改變舊有觀念、最令人獲得解放的教養書。
——英國BBC女主播兼時尚達人、作家 菲恩.卡頓(Fearne Cotton)
推薦序 為家長與孩子指引方向的情緒地圖 003
推薦序 陪你一起讀懂孩子的情緒訊號 005
前言 015
Part 1 理解行為與處理情緒 021
Chapter 1 觀念建立—為何我們得了解腦部的發展進程 023
蜥蜴、狒狒與智叟貓頭鷹 027
Chapter 2 觀念建立—孩子的「不當行為」與神經系統的關聯 044
會上升,必定也會下降:副交感神經系統—我們的「降落傘」 047
「發生在迷走神經中的事,不會只停留在迷走神經中」 048
倒下/僵住 057
Chapter 3 冷靜—解決父母的壓力 060
通通抖掉(不用大吼大叫) 065
蝴蝶擁抱法 067
為什麼要規律地搖啊搖 067
呼吸 068
改善你的「迷走神經張力」 072
暫停的力量 072
睡眠 073
你的時間 074
最後一步,接受諮詢 075
Chapter 4 讓孩子冷靜—如何釋放孩子的壓力 078
跟孩子聊聊他們的壓力反應 078
幫孩子設定行為界限 089
傾聽、同理、同在 090
Chapter 5 接住情緒—憤怒處理與強烈情緒爆發 095
學習情緒素養的工具 100
實情之箭與情緒共鳴 106
Part 2 建立安全穩固的支持關係 115
Chapter 6 連結—為何我們必須先建立連結,才能引導孩子 117
破裂與修復 124
Chapter 7 創意—依附遊戲的重要性 134
將遊戲融入日常作息 136
玩遊戲的基本規則 138
遊戲時間的靈感 142
如何結束遊戲時間 147
Chapter 8 好奇心—為何好奇心是王道! 151
複述的力量 153
把個人情緒放一邊 159
Chapter 9 溝通—這是條雙向道 171
避免負面批評與羞辱 174
閉上自己的嘴,讓孩子發聲 176
消去批評的意見 177
斟酌你的語氣 178
所有行為都是一種溝通 180
願意溝通就能找到解方 184
Chapter 10 同理與關懷—即使孩子好像關上了心門,我們仍能保持敞開的心 188
以設定界限代替處罰 190
選擇與自然後果 192
做孩子的榜樣 195
關懷與自我意識 196
「善意對待」 197
關懷與自我照顧 198
Chapter 11 約定與危機管理—搞定孩子的崩潰時刻 205
協助孩子穿越情緒風暴 206
一級情緒風暴 209
二級情緒風暴 211
三級情緒風暴 216
危機管理計畫 219
孩子希望獨處時怎麼辦 227
Chapter 12 關鍵對話—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 238
複述 238
把個人情緒放一邊 239
做開放式提問 239
不要預設立場 240
避免問為什麼 241
先別急著解決問題 241
「我在想」 243
用「部分」來表示 243
別把你的感受強加在孩子身上 244
認同並接納孩子的情緒 245
不要擅自解讀孩子的畫 245
說話精簡 246
避免陷入情緒陷阱 246
大人也要懂得道歉 249
理解與陪伴 250
選擇與後果 254
用說故事的方式來說理 254
Part 3 實戰演練時刻 257
Chapter 13 上學相關問題 259
分離焦慮 261
拒學 266
霸凌 267
羞辱與孩子的自我認知 271
面對別離 272
Chapter 14 螢幕使用時間、社群交體與自我形象 275
智慧型手機與螢幕使用時間 275
社交媒體 280
Chapter 15 手足問題 284
手足競爭與衝突解決 287
界限與如何劃下界限 294
一般手足爭吵的有效快速解決方案 297
Chapter 16 背景差異、困境與發展障礙 302
背景差異 302
困境 304
失去與悲痛 304
發展障礙 312
Chapter 17 社群 323
資源 330
致謝 332asnd 推薦序 為家長與孩子指引方向的情緒地圖 003
推薦序 陪你一起讀懂孩子的情緒訊號 005
前言 015
Part 1 理解行為與處理情緒 021
Chapter 1 觀念建立—為何我們得了解腦部的發展進程 023
蜥蜴、狒狒與智叟貓頭鷹 027
Chapter 2 觀念建立—孩子的「不當行為」與神經系統的關聯 044
會上升,必定也會下降:副交感神經系統—我們的「降落傘」 047
「發生在迷走神經中的事,不會只停留在迷走神經中」 048
倒下/僵住 057
Chapter 3 冷靜—解決父母的壓力 060
通通抖掉(不用大吼大叫) 065
蝴蝶擁抱法 067
為什麼要規律地搖啊搖 067
呼吸 068
改善你的「迷走神經張力」 072
暫停的力量 072
睡眠 073
你的時間 074
最後一步,接受諮詢 075
Chapter 4 讓孩子冷靜—如何釋放孩子的壓力 078
跟孩子聊聊他們的壓力反應 078
幫孩子設定行為界限 089
傾聽、同理、同在 090
Chapter 5 接住情緒—憤怒處理與強烈情緒爆發 095
學習情緒素養的工具 100
實情之箭與情緒共鳴 106
Part 2 建立安全穩固的支持關係 115
Chapter 6 連結—為何我們必須先建立連結,才能引導孩子 117
破裂與修復 124
Chapter 7 創意—依附遊戲的重要性 134
將遊戲融入日常作息 136
玩遊戲的基本規則 138
遊戲時間的靈感 142
如何結束遊戲時間 147
Chapter 8 好奇心—為何好奇心是王道! 151
複述的力量 153
把個人情緒放一邊 159
Chapter 9 溝通—這是條雙向道 171
避免負面批評與羞辱 174
閉上自己的嘴,讓孩子發聲 176
消去批評的意見 177
斟酌你的語氣 178
所有行為都是一種溝通 180
願意溝通就能找到解方 184
Chapter 10 同理與關懷—即使孩子好像關上了心門,我們仍能保持敞開的心 188
以設定界限代替處罰 190
選擇與自然後果 192
做孩子的榜樣 195
關懷與自我意識 196
「善意對待」 197
關懷與自我照顧 198
Chapter 11 約定與危機管理—搞定孩子的崩潰時刻 205
協助孩子穿越情緒風暴 206
一級情緒風暴 209
二級情緒風暴 211
三級情緒風暴 216
危機管理計畫 219
孩子希望獨處時怎麼辦 227
Chapter 12 關鍵對話—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 238
複述 238
把個人情緒放一邊 239
做開放式提問 239
不要預設立場 240
避免問為什麼 241
先別急著解決問題 241
「我在想」 243
用「部分」來表示 243
別把你的感受強加在孩子身上 244
認同並接納孩子的情緒 245
不要擅自解讀孩子的畫 245
說話精簡 246
避免陷入情緒陷阱 246
大人也要懂得道歉 249
理解與陪伴 250
選擇與後果 254
用說故事的方式來說理 254
Part 3 實戰演練時刻 257
Chapter 13 上學相關問題 259
分離焦慮 261
拒學 266
霸凌 267
羞辱與孩子的自我認知 271
面對別離 272
Chapter 14 螢幕使用時間、社群交體與自我形象 275
智慧型手機與螢幕使用時間 275
社交媒體 280
Chapter 15 手足問題 284
手足競爭與衝突解決 287
界限與如何劃下界限 294
一般手足爭吵的有效快速解決方案 297
Chapter 16 背景差異、困境與發展障礙 302
背景差異 302
困境 304
失去與悲痛 304
發展障礙 312
Chapter 17 社群 323
資源 330
致謝 332askw 推薦序 為家長與孩子指引方向的情緒地圖 003
推薦序 陪你一起讀懂孩子的情緒訊號 005
前言 015
Part 1 理解行為與處理情緒 021
Chapter 1 觀念建立—為何我們得了解腦部的發展進程 023
蜥蜴、狒狒與智叟貓頭鷹 027
Chapter 2 觀念建立—孩子的「不當行為」與神經系統的關聯 044
會上升,必定也會下降:副交感神經系統—我們的「降落傘」 047
「發生在迷走神經中的事,不會只停留在迷走神經中」 048
倒下/僵住 057
Chapter 3 冷靜—解決父母的壓力 060
通通抖掉(不用大吼大叫) 065
蝴蝶擁抱法 067
為什麼要規律地搖啊搖 067
呼吸 068
改善你的「迷走神經張力」 072
暫停的力量 072
睡眠 073
你的時間 074
最後一步,接受諮詢 075
Chapter 4 讓孩子冷靜—如何釋放孩子的壓力 078
跟孩子聊聊他們的壓力反應 078
幫孩子設定行為界限 089
傾聽、同理、同在 090
Chapter 5 接住情緒—憤怒處理與強烈情緒爆發 095
學習情緒素養的工具 100
實情之箭與情緒共鳴 106
Part 2 建立安全穩固的支持關係 115
Chapter 6 連結—為何我們必須先建立連結,才能引導孩子 117
破裂與修復 124
Chapter 7 創意—依附遊戲的重要性 134
將遊戲融入日常作息 136
玩遊戲的基本規則 138
遊戲時間的靈感 142
如何結束遊戲時間 147
Chapter 8 好奇心—為何好奇心是王道! 151
複述的力量 153
把個人情緒放一邊 159
Chapter 9 溝通—這是條雙向道 171
避免負面批評與羞辱 174
閉上自己的嘴,讓孩子發聲 176
消去批評的意見 177
斟酌你的語氣 178
所有行為都是一種溝通 180
願意溝通就能找到解方 184
Chapter 10 同理與關懷—即使孩子好像關上了心門,我們仍能保持敞開的心 188
以設定界限代替處罰 190
選擇與自然後果 192
做孩子的榜樣 195
關懷與自我意識 196
「善意對待」 197
關懷與自我照顧 198
Chapter 11 約定與危機管理—搞定孩子的崩潰時刻 205
協助孩子穿越情緒風暴 206
一級情緒風暴 209
二級情緒風暴 211
三級情緒風暴 216
危機管理計畫 219
孩子希望獨處時怎麼辦 227
Chapter 12 關鍵對話—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 238
複述 238
把個人情緒放一邊 239
做開放式提問 239
不要預設立場 240
避免問為什麼 241
先別急著解決問題 241
「我在想」 243
用「部分」來表示 243
別把你的感受強加在孩子身上 244
認同並接納孩子的情緒 245
不要擅自解讀孩子的畫 245
說話精簡 246
避免陷入情緒陷阱 246
大人也要懂得道歉 249
理解與陪伴 250
選擇與後果 254
用說故事的方式來說理 254
Part 3 實戰演練時刻 257
Chapter 13 上學相關問題 259
分離焦慮 261
拒學 266
霸凌 267
羞辱與孩子的自我認知 271
面對別離 272
Chapter 14 螢幕使用時間、社群交體與自我形象 275
智慧型手機與螢幕使用時間 275
社交媒體 280
Chapter 15 手足問題 284
手足競爭與衝突解決 287
界限與如何劃下界限 294
一般手足爭吵的有效快速解決方案 297
Chapter 16 背景差異、困境與發展障礙 302
背景差異 302
困境 304
失去與悲痛 304
發展障礙 312
Chapter 17 社群 323
資源 330
致謝 332
推薦序 陪你一起讀懂孩子的情緒訊號 005
前言 015
Part 1 理解行為與處理情緒 021
Chapter 1 觀念建立—為何我們得了解腦部的發展進程 023
蜥蜴、狒狒與智叟貓頭鷹 027
Chapter 2 觀念建立—孩子的「不當行為」與神經系統的關聯 044
會上升,必定也會下降:副交感神經系統—我們的「降落傘」 047
「發生在迷走神經中的事,不會只停留在迷走神經中」 048
倒下/僵住 057
Chapter 3 冷靜—解決父母的壓力 060
通通抖掉(不用大吼大叫) 065
蝴蝶擁抱法 067
為什麼要規律地搖啊搖 067
呼吸 068
改善你的「迷走神經張力」 072
暫停的力量 072
睡眠 073
你的時間 074
最後一步,接受諮詢 075
Chapter 4 讓孩子冷靜—如何釋放孩子的壓力 078
跟孩子聊聊他們的壓力反應 078
幫孩子設定行為界限 089
傾聽、同理、同在 090
Chapter 5 接住情緒—憤怒處理與強烈情緒爆發 095
學習情緒素養的工具 100
實情之箭與情緒共鳴 106
Part 2 建立安全穩固的支持關係 115
Chapter 6 連結—為何我們必須先建立連結,才能引導孩子 117
破裂與修復 124
Chapter 7 創意—依附遊戲的重要性 134
將遊戲融入日常作息 136
玩遊戲的基本規則 138
遊戲時間的靈感 142
如何結束遊戲時間 147
Chapter 8 好奇心—為何好奇心是王道! 151
複述的力量 153
把個人情緒放一邊 159
Chapter 9 溝通—這是條雙向道 171
避免負面批評與羞辱 174
閉上自己的嘴,讓孩子發聲 176
消去批評的意見 177
斟酌你的語氣 178
所有行為都是一種溝通 180
願意溝通就能找到解方 184
Chapter 10 同理與關懷—即使孩子好像關上了心門,我們仍能保持敞開的心 188
以設定界限代替處罰 190
選擇與自然後果 192
做孩子的榜樣 195
關懷與自我意識 196
「善意對待」 197
關懷與自我照顧 198
Chapter 11 約定與危機管理—搞定孩子的崩潰時刻 205
協助孩子穿越情緒風暴 206
一級情緒風暴 209
二級情緒風暴 211
三級情緒風暴 216
危機管理計畫 219
孩子希望獨處時怎麼辦 227
Chapter 12 關鍵對話—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 238
複述 238
把個人情緒放一邊 239
做開放式提問 239
不要預設立場 240
避免問為什麼 241
先別急著解決問題 241
「我在想」 243
用「部分」來表示 243
別把你的感受強加在孩子身上 244
認同並接納孩子的情緒 245
不要擅自解讀孩子的畫 245
說話精簡 246
避免陷入情緒陷阱 246
大人也要懂得道歉 249
理解與陪伴 250
選擇與後果 254
用說故事的方式來說理 254
Part 3 實戰演練時刻 257
Chapter 13 上學相關問題 259
分離焦慮 261
拒學 266
霸凌 267
羞辱與孩子的自我認知 271
面對別離 272
Chapter 14 螢幕使用時間、社群交體與自我形象 275
智慧型手機與螢幕使用時間 275
社交媒體 280
Chapter 15 手足問題 284
手足競爭與衝突解決 287
界限與如何劃下界限 294
一般手足爭吵的有效快速解決方案 297
Chapter 16 背景差異、困境與發展障礙 302
背景差異 302
困境 304
失去與悲痛 304
發展障礙 312
Chapter 17 社群 323
資源 330
致謝 332asnd 推薦序 為家長與孩子指引方向的情緒地圖 003
推薦序 陪你一起讀懂孩子的情緒訊號 005
前言 015
Part 1 理解行為與處理情緒 021
Chapter 1 觀念建立—為何我們得了解腦部的發展進程 023
蜥蜴、狒狒與智叟貓頭鷹 027
Chapter 2 觀念建立—孩子的「不當行為」與神經系統的關聯 044
會上升,必定也會下降:副交感神經系統—我們的「降落傘」 047
「發生在迷走神經中的事,不會只停留在迷走神經中」 048
倒下/僵住 057
Chapter 3 冷靜—解決父母的壓力 060
通通抖掉(不用大吼大叫) 065
蝴蝶擁抱法 067
為什麼要規律地搖啊搖 067
呼吸 068
改善你的「迷走神經張力」 072
暫停的力量 072
睡眠 073
你的時間 074
最後一步,接受諮詢 075
Chapter 4 讓孩子冷靜—如何釋放孩子的壓力 078
跟孩子聊聊他們的壓力反應 078
幫孩子設定行為界限 089
傾聽、同理、同在 090
Chapter 5 接住情緒—憤怒處理與強烈情緒爆發 095
學習情緒素養的工具 100
實情之箭與情緒共鳴 106
Part 2 建立安全穩固的支持關係 115
Chapter 6 連結—為何我們必須先建立連結,才能引導孩子 117
破裂與修復 124
Chapter 7 創意—依附遊戲的重要性 134
將遊戲融入日常作息 136
玩遊戲的基本規則 138
遊戲時間的靈感 142
如何結束遊戲時間 147
Chapter 8 好奇心—為何好奇心是王道! 151
複述的力量 153
把個人情緒放一邊 159
Chapter 9 溝通—這是條雙向道 171
避免負面批評與羞辱 174
閉上自己的嘴,讓孩子發聲 176
消去批評的意見 177
斟酌你的語氣 178
所有行為都是一種溝通 180
願意溝通就能找到解方 184
Chapter 10 同理與關懷—即使孩子好像關上了心門,我們仍能保持敞開的心 188
以設定界限代替處罰 190
選擇與自然後果 192
做孩子的榜樣 195
關懷與自我意識 196
「善意對待」 197
關懷與自我照顧 198
Chapter 11 約定與危機管理—搞定孩子的崩潰時刻 205
協助孩子穿越情緒風暴 206
一級情緒風暴 209
二級情緒風暴 211
三級情緒風暴 216
危機管理計畫 219
孩子希望獨處時怎麼辦 227
Chapter 12 關鍵對話—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 238
複述 238
把個人情緒放一邊 239
做開放式提問 239
不要預設立場 240
避免問為什麼 241
先別急著解決問題 241
「我在想」 243
用「部分」來表示 243
別把你的感受強加在孩子身上 244
認同並接納孩子的情緒 245
不要擅自解讀孩子的畫 245
說話精簡 246
避免陷入情緒陷阱 246
大人也要懂得道歉 249
理解與陪伴 250
選擇與後果 254
用說故事的方式來說理 254
Part 3 實戰演練時刻 257
Chapter 13 上學相關問題 259
分離焦慮 261
拒學 266
霸凌 267
羞辱與孩子的自我認知 271
面對別離 272
Chapter 14 螢幕使用時間、社群交體與自我形象 275
智慧型手機與螢幕使用時間 275
社交媒體 280
Chapter 15 手足問題 284
手足競爭與衝突解決 287
界限與如何劃下界限 294
一般手足爭吵的有效快速解決方案 297
Chapter 16 背景差異、困境與發展障礙 302
背景差異 302
困境 304
失去與悲痛 304
發展障礙 312
Chapter 17 社群 323
資源 330
致謝 332askw 推薦序 為家長與孩子指引方向的情緒地圖 003
推薦序 陪你一起讀懂孩子的情緒訊號 005
前言 015
Part 1 理解行為與處理情緒 021
Chapter 1 觀念建立—為何我們得了解腦部的發展進程 023
蜥蜴、狒狒與智叟貓頭鷹 027
Chapter 2 觀念建立—孩子的「不當行為」與神經系統的關聯 044
會上升,必定也會下降:副交感神經系統—我們的「降落傘」 047
「發生在迷走神經中的事,不會只停留在迷走神經中」 048
倒下/僵住 057
Chapter 3 冷靜—解決父母的壓力 060
通通抖掉(不用大吼大叫) 065
蝴蝶擁抱法 067
為什麼要規律地搖啊搖 067
呼吸 068
改善你的「迷走神經張力」 072
暫停的力量 072
睡眠 073
你的時間 074
最後一步,接受諮詢 075
Chapter 4 讓孩子冷靜—如何釋放孩子的壓力 078
跟孩子聊聊他們的壓力反應 078
幫孩子設定行為界限 089
傾聽、同理、同在 090
Chapter 5 接住情緒—憤怒處理與強烈情緒爆發 095
學習情緒素養的工具 100
實情之箭與情緒共鳴 106
Part 2 建立安全穩固的支持關係 115
Chapter 6 連結—為何我們必須先建立連結,才能引導孩子 117
破裂與修復 124
Chapter 7 創意—依附遊戲的重要性 134
將遊戲融入日常作息 136
玩遊戲的基本規則 138
遊戲時間的靈感 142
如何結束遊戲時間 147
Chapter 8 好奇心—為何好奇心是王道! 151
複述的力量 153
把個人情緒放一邊 159
Chapter 9 溝通—這是條雙向道 171
避免負面批評與羞辱 174
閉上自己的嘴,讓孩子發聲 176
消去批評的意見 177
斟酌你的語氣 178
所有行為都是一種溝通 180
願意溝通就能找到解方 184
Chapter 10 同理與關懷—即使孩子好像關上了心門,我們仍能保持敞開的心 188
以設定界限代替處罰 190
選擇與自然後果 192
做孩子的榜樣 195
關懷與自我意識 196
「善意對待」 197
關懷與自我照顧 198
Chapter 11 約定與危機管理—搞定孩子的崩潰時刻 205
協助孩子穿越情緒風暴 206
一級情緒風暴 209
二級情緒風暴 211
三級情緒風暴 216
危機管理計畫 219
孩子希望獨處時怎麼辦 227
Chapter 12 關鍵對話—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 238
複述 238
把個人情緒放一邊 239
做開放式提問 239
不要預設立場 240
避免問為什麼 241
先別急著解決問題 241
「我在想」 243
用「部分」來表示 243
別把你的感受強加在孩子身上 244
認同並接納孩子的情緒 245
不要擅自解讀孩子的畫 245
說話精簡 246
避免陷入情緒陷阱 246
大人也要懂得道歉 249
理解與陪伴 250
選擇與後果 254
用說故事的方式來說理 254
Part 3 實戰演練時刻 257
Chapter 13 上學相關問題 259
分離焦慮 261
拒學 266
霸凌 267
羞辱與孩子的自我認知 271
面對別離 272
Chapter 14 螢幕使用時間、社群交體與自我形象 275
智慧型手機與螢幕使用時間 275
社交媒體 280
Chapter 15 手足問題 284
手足競爭與衝突解決 287
界限與如何劃下界限 294
一般手足爭吵的有效快速解決方案 297
Chapter 16 背景差異、困境與發展障礙 302
背景差異 302
困境 304
失去與悲痛 304
發展障礙 312
Chapter 17 社群 323
資源 330
致謝 332
姓名:凱特.席佛頓
英國名人。她是深受大眾喜愛的廣播主持人與記者,曾報導伊拉克與阿富汗衝突,也曾在奧斯卡紅毯上與好萊塢最優秀的明星互動。亦是《舞動奇蹟》(Strictly Come Dancing)節目中閃閃發亮的明星之一。
2020年時,正值中年且育有兩名幼兒的凱特,做出了許多人認為相當勇敢的決定──轉換職涯跑道。她表示會回歸原先所學的兒童心理學領域,是因為遵循內心渴望,並從中發現樂趣。
目前身為合格兒童治療師的凱特,將時間用於陪伴家人,並擔任臨床志工協助有需求的兒童,她也開設私人診所,協助其他父母在家中找到教養樂趣與和諧關係。她的第一本教養書《根本沒有「不乖」這回事:給家有0-5歲孩子家長的情緒教養指南》(There’s No Such Thing as ‘Naughty’: The Groundbreaking Guide for Parents with Children Aged 0-5)出版後,立即榮登《週日泰晤士報》暢銷書榜首。此續作上市後再次空降《週日泰晤士報》暢銷書榜第二名。
英國名人。她是深受大眾喜愛的廣播主持人與記者,曾報導伊拉克與阿富汗衝突,也曾在奧斯卡紅毯上與好萊塢最優秀的明星互動。亦是《舞動奇蹟》(Strictly Come Dancing)節目中閃閃發亮的明星之一。
2020年時,正值中年且育有兩名幼兒的凱特,做出了許多人認為相當勇敢的決定──轉換職涯跑道。她表示會回歸原先所學的兒童心理學領域,是因為遵循內心渴望,並從中發現樂趣。
目前身為合格兒童治療師的凱特,將時間用於陪伴家人,並擔任臨床志工協助有需求的兒童,她也開設私人診所,協助其他父母在家中找到教養樂趣與和諧關係。她的第一本教養書《根本沒有「不乖」這回事:給家有0-5歲孩子家長的情緒教養指南》(There’s No Such Thing as ‘Naughty’: The Groundbreaking Guide for Parents with Children Aged 0-5)出版後,立即榮登《週日泰晤士報》暢銷書榜首。此續作上市後再次空降《週日泰晤士報》暢銷書榜第二名。
Details
Review
0 ratings
1 stars
0%
2 stars
0%
3 stars
0%
4 stars
0%
5 stars
0%
Write a review
Product review was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