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築塾代誌 NO.121
Found 95 match
大阪世博自4月13日開幕以來,已逾80天,人數已突破1000萬人參觀。個人、團體參覽者絡繹於途,所以河道上、雜誌上多有篇幅介紹,代誌也已刊登多篇介紹文章。但大抵介紹參展各國館展場,各國館預約、排隊諸多不便且費時,向為詬病。本文著重介紹位在圓形大屋根東南角的國家日大廳——雷格登,建築由安井—平田設計合資企業(安井建築師+平田晃久建築師合資公司)一起合作設計,在率皆封閉的展覽空間、館廳間獨樹一格,融入海景並與大屋根互倚夾峙形成尺度宜人的線性開放空間,遊龍搶珠位置的能劇場以大海為帳幕向大屋根敞開,所以當表演節目上演時,約180度方位皆可觀看,且由於大屋根鄰近國際日大廳處設有上下樓梯、電梯、廁所等,因此可平看延伸若雷射光束的建築並俯視能劇場舞台上的演出,是此次世博的一大亮點,且不必預約即可自由觀覽,還可享有海景咖啡時光。
許擎撰「為孩子建造一座童話:從光復國小漫談修澤蘭的校園建築」一文,介紹獲獎無數的修澤蘭建築師,聚焦在修建築師所設計的台北市光復國小之「光復樓」建築,修建築師設計多所學校建築,多用圓形,有其個人特色,且又精心設計讓各棟建築有其個性特色,她自述其設計「我一直是要求自己要創新、創新,否則就失去了設計的意義,我深深認為在個這行業中『創新』是非常重要」,當然修建築師作品非常多產,且與夫婿開發台灣第一個大型社區「花園新城」,期待有人繼續傳寫、介紹修建築師多元的建築設計作品。
建築人黃任遠因從新竹高鐵展開的一段計程車之旅,健談的司機給予一場豐富的城市導覽而更了解新竹科技城的閃耀與原生。進而聯想起從墨西哥邊境小城提華納返回美國在邊境等待盤查的車內外景象;再聯想到《PSYCHO-PASS 心靈判官 劇場版》之旅的情節,最後印象烙印在東京宮下公園,宮下公園扣合1964、2020兩次東京奧運而有了大變身的改造。這趟跨時空、場域的神遊讓他化為「穿梭都市現代化的邊界:跨越城市的觀察隨筆」的文字與圖像。
Ross Wang撰「空間——我們觀看的方式所展開的結構 我們從來不直接看見空間」探索人類如何感知空間,進而如何理解空間,空間涉及的維度廣泛,從數學、心理、哲學等等面向,都體現不同的面貌。難解卻又不得不解,西方有其長久淵源,東方有待急起直追。
建築人魏廷羽小城故事多系列「小城故事多32 四戰盆地——玉井」介紹原為四社熟番居住的玉井,因地據要衝,清領時期五大民變,就有三次坡及玉井,日治時期的噍吧哖(TAPANI)事件更讓日本政府改名似日語的玉井(YAMAI),後期因糖業等開發及二戰後的發展,逐漸撫平了四次戰役的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