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Pubu飽讀電子書

念佛是誰?

5分,共1人評分。
出版日期:2012/01/31
出版:祖師禪林
作者:祖師禪林
語言:繁體中文(台灣)
檔案格式: PDF(適合平板)
頁數:224
ID:21735

月費吃到飽

每月91元起
立即訂閱
※站內所有提供的內容皆為電子書版本。

內容簡介

法法皆通,本來如是!

念佛禪是先藉著念佛安定身心、制心一處,在制心一處的時候,去參究清淨的本性。這和參默照時,先用打坐的方法達到統一心、再去參究清淨本心,有異曲同工之妙。大慧宗杲指導我們的參話頭,則是不論身心狀況、行住坐臥,只用一句話頭,一直疑下去。不論你用哪一個法門,參禪,絕對不是呆坐、不是身心感受、不是死參,而是要往心性上努力,要相應到自己的清淨本心。

參禪的疑,在於已經有一個標準答案了,你也知道那個標準答案,但你就是不明白那個標準答案「所說的」到底是什麼。比方說,佛陀告訴我們「無眼耳鼻舌身意」,你知道標準答案是「無」,但這個標準答案「所說的無」,到底是什麼?什麼是無?這樣,你就是在疑了。你會感覺有一件事卡住了,用祖師的話來說,就是「大事未了」。

《念佛是誰?》這本書整理了2011年5月、果如法師在法鼓山齋明寺帶領念佛禪七的說明和指導。雖然是「念佛禪七」,但果如法師幾乎把所有的參禪教理和體驗,全部融通,全盤和禪眾分享,不論念佛、參默照、或參話頭的學員,都能從中得力。修行要能一門深入,但不執著在原來的初步,要一步步調整自己的修行方法。我相信,真能用上方法的人,必定能感受到法法皆通的不可思議。

章節目錄

目錄
法法皆通,本來如是! 13
「解」、「行」都要和菩提心相應 19 
2011. 05. 09 第一天開示之一
1.1丟掉包袱,發心修行  
1.2真放下、有智慧、大慈悲  
發精進心,沒有成不了的道業 27
2011. 05. 09 第一天開示之二
2.1不要認為自己「不是一塊料」  
2.2別人所體驗的,到底是什麼境界?  
把漢傳佛教的思想,化做生命的體驗 39
2011. 05. 09 第一天開示之三
3.1不在「相的轉變」,而是「性的空寂」  
3.2立處皆真,法界圓融  
發出離心,不被綁住 49
2011. 05. 09 第一天開示之四
4.1無情才是真正的慈悲   
念佛禪:一念清明,反觀本心 57
2011. 05.10 第二天開示之一
5.1都攝六根,專注在佛號聲  
「統一心」的四個層次 65
2011.05. 10 第二天開示之二
6.1「正念相繼」是修行最起碼的功夫  
6.2第一個層次:身心統一,當家作主     
6.3第二個層次:內外統一,同體大悲   
6.4第三個層次:時空統一,離喜妙樂  
6.5第四個層次:前後念統一,捨念清淨  
和你的家人共同成長慧命 79
2011. 05. 11 第三天開示之一
7.1像原子彈爆發一樣,撞擊你內在的頑強  
妄心止息,一念起疑 87
2011. 05. 11第三天開示之二
8.1夜來好風? 夜來好風。  
8.2參禪不是入定,而是諸法現前  
8.3保持醒覺的心,和生命的全體相應  
做義工,也要修行 99
2011. 05. 11 第三天開示之三
9.1在勞動作務中落實修行體驗  
念佛禪為什麼不教人求生西方? 105
2011. 05. 11 第三天開示之四
10.1並不是去到西方,事情就結束了  
發奮恥心,面對承當 111
2011. 05. 12 第四天開示之一
11.1人有羞恥心,禽獸沒有  
11.2不做表面工夫,老實本份發心  
用台語為老菩薩說法 119
2011. 05. 12 第四天開示之二
12.1歡喜念佛,一念求生西方淨土  
一拜下,五蘊皆空 125
2011. 05. 12 第四天開示之三
13.1在「差別相」中體會「平等相」  
默照參究,話頭參融 129
2011. 05. 12 第四天開示之四
14.1情緒自然流露,但不是發洩  
14.2參默照:身心安定,參究本自清明的心  
14.3參話頭:參融當下的煩惱和勝義  
聖凡一念空性慧 139
2011. 05. 13第五天開示之一
15.1不受一塵,不少一法  
怎麼疑? 145
2011. 05. 13第五天開示之二
16.1早期師父教人嚴厲,以開悟為主  
16.2標準答案所說的「無」、到底是什麼?  
16.3疑到「失重」繼續疑!  
如何參? 155
2011. 05. 13第五天開示之三
17.1不呆坐,不死參  
17.2方法一「無法之法」:不管任何狀況,一直疑下去  
17.3方法二「稱性起修」: 到達一心,反聞自性  
17.4方法三「話頭五式」:提、念、問、參、看  
天冷了,就多加一件衣 171
2011. 05. 14第六天開示之一
18.1「活」在當下,不是「死」在當下  
疑到因緣時節到來 175
2011. 05. 14第六天開示之二
19.1落在文字禪,就會愈來愈纏        
19.2用第六識的功能去疑,但不起分別作用  
19.3明明沒見鬼,心裡卻有鬼       
19.4您有沒有開悟?  
為義工菩薩開示 189
2011. 05. 14第六天開示之三
20.1一個人的力量,轉換成千萬人的力量  
20.2真正的「老資格」,要用佛法向內觀照  
大堂問答 197
2011. 05. 14第六天開示第四
差別對立?原來是錯落有緻 209
2011. 05. 15第七天開示
22.1「沒有繼續攀緣」就是會修行了  
22.2感受生命的常樂我淨    

看更多
收起來

目錄
法法皆通,本來如是! 13
「解」、「行」都要和菩提心相應 19 
2011. 05. 09 第一天開示之一
1.1丟掉包袱,發心修行  
1.2真放下、有智慧、大慈悲  
發精進心,沒有成不了的道業 27
2011. 05. 09 第一天開示之二
2.1不要認為自己「不是一塊料」  
2.2別人所體驗的,到底是什麼境界?  
把漢傳佛教的思想,化做生命的體驗 39
2011. 05. 09 第一天開示之三
3.1不在「相的轉變」,而是「性的空寂」  
3.2立處皆真,法界圓融  
發出離心,不被綁住 49
2011. 05. 09 第一天開示之四
4.1無情才是真正的慈悲   
念佛禪:一念清明,反觀本心 57
2011. 05.10 第二天開示之一
5.1都攝六根,專注在佛號聲  
「統一心」的四個層次 65
2011.05. 10 第二天開示之二
6.1「正念相繼」是修行最起碼的功夫  
6.2第一個層次:身心統一,當家作主     
6.3第二個層次:內外統一,同體大悲   
6.4第三個層次:時空統一,離喜妙樂  
6.5第四個層次:前後念統一,捨念清淨  
和你的家人共同成長慧命 79
2011. 05. 11 第三天開示之一
7.1像原子彈爆發一樣,撞擊你內在的頑強  
妄心止息,一念起疑 87
2011. 05. 11第三天開示之二
8.1夜來好風? 夜來好風。  
8.2參禪不是入定,而是諸法現前  
8.3保持醒覺的心,和生命的全體相應  
做義工,也要修行 99
2011. 05. 11 第三天開示之三
9.1在勞動作務中落實修行體驗  
念佛禪為什麼不教人求生西方? 105
2011. 05. 11 第三天開示之四
10.1並不是去到西方,事情就結束了  
發奮恥心,面對承當 111
2011. 05. 12 第四天開示之一
11.1人有羞恥心,禽獸沒有  
11.2不做表面工夫,老實本份發心  
用台語為老菩薩說法 119
2011. 05. 12 第四天開示之二
12.1歡喜念佛,一念求生西方淨土  
一拜下,五蘊皆空 125
2011. 05. 12 第四天開示之三
13.1在「差別相」中體會「平等相」  
默照參究,話頭參融 129
2011. 05. 12 第四天開示之四
14.1情緒自然流露,但不是發洩  
14.2參默照:身心安定,參究本自清明的心  
14.3參話頭:參融當下的煩惱和勝義  
聖凡一念空性慧 139
2011. 05. 13第五天開示之一
15.1不受一塵,不少一法  
怎麼疑? 145
2011. 05. 13第五天開示之二
16.1早期師父教人嚴厲,以開悟為主  
16.2標準答案所說的「無」、到底是什麼?  
16.3疑到「失重」繼續疑!  
如何參? 155
2011. 05. 13第五天開示之三
17.1不呆坐,不死參  
17.2方法一「無法之法」:不管任何狀況,一直疑下去  
17.3方法二「稱性起修」: 到達一心,反聞自性  
17.4方法三「話頭五式」:提、念、問、參、看  
天冷了,就多加一件衣 171
2011. 05. 14第六天開示之一
18.1「活」在當下,不是「死」在當下  
疑到因緣時節到來 175
2011. 05. 14第六天開示之二
19.1落在文字禪,就會愈來愈纏        
19.2用第六識的功能去疑,但不起分別作用  
19.3明明沒見鬼,心裡卻有鬼       
19.4您有沒有開悟?  
為義工菩薩開示 189
2011. 05. 14第六天開示之三
20.1一個人的力量,轉換成千萬人的力量  
20.2真正的「老資格」,要用佛法向內觀照  
大堂問答 197
2011. 05. 14第六天開示第四
差別對立?原來是錯落有緻 209
2011. 05. 15第七天開示
22.1「沒有繼續攀緣」就是會修行了  
22.2感受生命的常樂我淨    

留言Facebook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