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Pubu飽讀電子書

達摩與你同行

5分,共1人評分。
出版日期:2013/06/15
出版:祖師禪林
作者:果如法師
語言:繁體中文(台灣)
檔案格式: PDF(適合平板)
頁數:240
ID:22551

月費吃到飽

每月91元起
立即訂閱
※站內所有提供的內容皆為電子書版本。

內容簡介

修行必須要有正確的知見、以及確實的實踐,知行合一,才不會盲修瞎練、枉受辛勞,也不會落於紙上談兵。
本書以達摩祖師的「二入四行」指導修行人建立正確的觀念,依真心起修,並且詳述如何落實在生活中,如此,修行之路才能步步踏實!

章節目錄


﹝輯一﹞
修行的重要觀念──
如果離開了清淨本性向外追逐,不管逐什麼相、依何種法門,永遠不可能找到自己的真心。

前言
發菩提心
佛性本自具足
生死根本:六根攀緣分別執著
解脫根本:稱性起修
不離清淨心念佛
直心是道場
念佛禪的方法──
修行真正的目的,就只是為了放下我們的分別心而已。

以不生滅的真心來用功
虛空本無花
放下萬緣,制心一處
母子相憶,專憶專忘,憶忘一如
恆常努力用功
默照與話頭,歸元無二路
深切叮嚀:修行重在真實的知、踏實的行
依真心修行
觀照五蘊皆空
從生命實踐佛法
﹝輯二﹞
達摩祖師的二入四行
──覓一個「不受惑的人」來教導。
理入
本自具足,不假外求
藉教悟宗,依善知識指導
祖師禪是定慧一體的用功
修行首先要有正知見
頭怎麼不見了?
無智可得,無相而修
放到無可放
對治顛倒妄想的最好方法
冥心入道──默照與話頭
  ●默照──全體大用
  ●話頭──藉幻修幻
善知識的重要
心光綻現
行入
1報怨行
如是因,如是果
如野地花草,展現風雨磨練的靭度
烈火洪爐成就生命的莊嚴
*修行的叮嚀
   修行本因
   憶持法門
   念佛是誰?
再回首,如夢幻泡影
因果不昧
相由心轉
般若智慧的力量
  ●空觀的智慧
  ●假觀—─藉假修真
  ●中道觀
 *修行的叮嚀
   做真正的活人
   反聞自性
直緣真心,圓修圓照
放下生滅心
須菩提托缽
2隨緣行
不迷失於順境
平等中有差別相
 *修行的叮嚀
   捨離一切對立面
   極樂世界就在眼前
3無所求行
堅固的五蘊妄想
東老的全體大用──智慧接引
無所求不是什麼都不做
 *修行的叮嚀
   心沒有消失,只是變安心了
   不貼標籤
   生命的大道場
   佛的形象
4稱法行
心心相印
無事閒道人
修行常犯的毛病
  ●作病
  ●止病
  ●任病
  ●滅病
在無法可得中精進努力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

*修行的叮嚀

看更多
收起來


﹝輯一﹞
修行的重要觀念──
如果離開了清淨本性向外追逐,不管逐什麼相、依何種法門,永遠不可能找到自己的真心。

前言
發菩提心
佛性本自具足
生死根本:六根攀緣分別執著
解脫根本:稱性起修
不離清淨心念佛
直心是道場
念佛禪的方法──
修行真正的目的,就只是為了放下我們的分別心而已。

以不生滅的真心來用功
虛空本無花
放下萬緣,制心一處
母子相憶,專憶專忘,憶忘一如
恆常努力用功
默照與話頭,歸元無二路
深切叮嚀:修行重在真實的知、踏實的行
依真心修行
觀照五蘊皆空
從生命實踐佛法
﹝輯二﹞
達摩祖師的二入四行
──覓一個「不受惑的人」來教導。
理入
本自具足,不假外求
藉教悟宗,依善知識指導
祖師禪是定慧一體的用功
修行首先要有正知見
頭怎麼不見了?
無智可得,無相而修
放到無可放
對治顛倒妄想的最好方法
冥心入道──默照與話頭
  ●默照──全體大用
  ●話頭──藉幻修幻
善知識的重要
心光綻現
行入
1報怨行
如是因,如是果
如野地花草,展現風雨磨練的靭度
烈火洪爐成就生命的莊嚴
*修行的叮嚀
   修行本因
   憶持法門
   念佛是誰?
再回首,如夢幻泡影
因果不昧
相由心轉
般若智慧的力量
  ●空觀的智慧
  ●假觀—─藉假修真
  ●中道觀
 *修行的叮嚀
   做真正的活人
   反聞自性
直緣真心,圓修圓照
放下生滅心
須菩提托缽
2隨緣行
不迷失於順境
平等中有差別相
 *修行的叮嚀
   捨離一切對立面
   極樂世界就在眼前
3無所求行
堅固的五蘊妄想
東老的全體大用──智慧接引
無所求不是什麼都不做
 *修行的叮嚀
   心沒有消失,只是變安心了
   不貼標籤
   生命的大道場
   佛的形象
4稱法行
心心相印
無事閒道人
修行常犯的毛病
  ●作病
  ●止病
  ●任病
  ●滅病
在無法可得中精進努力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

*修行的叮嚀

留言Facebook

Rong Cheng 2013-10-02 23:48
找到我了.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