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Pubu飽讀電子書

今藝術281期 / 2016年2月號

出版日期:2016/02/01
出版:典藏 / 典藏藝術家庭
語言:繁體中文(台灣)
檔案格式: PDF(適合平板)
頁數:192
ID:63717

月費吃到飽

每月91元起
立即訂閱
※站內所有提供的內容皆為電子書版本。

內容簡介

本月專題名稱「最後一筆才是開始」,引自于彭生前最後一次受訪時所言。一九五五年生於台北外雙溪的于彭,猶如《世說新語》裡的人物,「但求一醉」以覓得心中最真實的部分。本次專題收錄2014年紫藤廬主辦的座談,與多位重要人士切入于彭創作精神,以此追憶于彭在藝術上的怪誕,靈魂裡的古意。

第二專題「情味時代」,從電影畫面和運鏡,討論小津安二郎作品中特有的家庭與人際表現,從餐桌聲響、廚房食材到物件細節,無一不是精心配置的場景,卻又自然平淡地讓人一眨眼錯過。在春節將至的月份,邀您一同感受小津著迷的日常家庭與空間。

章節目錄

◎ EDITOR 編輯手記
  20 「正港」的設計之都|高子衿

◎ GLOBAL VISION 國際視野
  22 五十嵐太郎 《不忘卻的建築》︱岩切澪
  24 《諸眾》︱詹育杰

◎ COLUMN 今專欄
  26 歷史總是回應著抗爭的力量 記「黑手不是那卡西」崩解演唱會|黃孫權

◎ NEWS 新聞
  28 國際.中國.台灣

◎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42 《東台灣臨海道路》的歸宿?︱何冠儀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44 沒有「不」可能的任務 楊金池的藝術成就|Lilly Wei

◎ FEATURE I
  I
  48 最後一筆才是開始:于彭的無涯山水︱(企畫)林怡秀
  「雲根未斷落凡來一于彭逝世週年紀念展」座談(一)︱(整理)林姿君
  「雲根未斷落凡來一于彭逝世週年紀念展」座談(二)︱(整理)林怡秀、高愷珮
  離散與救贖 于彭的慾望山水與山水慾望︱蕭瓊瑞
  從遠遊到賦歸 一種後現代式的主體奇觀︱高千惠
  天地開穹廬.山水作藥石一 側寫于彭「病中自畫像」系列︱白適銘
  于彭醉生之夢︱張頌仁
  揮別慾望,走過藝術,于彭遺愛在人間︱簡秀枝
  致R:寫在于彭逝世週年︱林銓居

  II
  50 情味時代 小津安二郎電影中的人.情.物︱(企畫)張玉音
  52 飲食蒙太奇:小津電影中的「餐桌.影像身體」︱龔卓軍
  56 戲劇性日常 小津安二郎作品設定中的偶然︱肥內
  60 紀子的微笑 漫談小津與昭和四大女優的二三事︱李建璋

◎ REVIEW 深度評論
  64 裸.空間:談林人中的「邂逅計畫 兩個人的展覽」︱王聖閎

◎ FORUM 藝術論壇
  68 終結文化政策的大迷航!︱吳介祥
  72 遺落的那份文化說帖,來自民間的文化政策建言「總統,未來『事』?民間文化政策行動論壇」側錄︱林怡秀、高愷珮
  76 人間對話錄 - 文化生產篇13 「補前」與「補後」 - 有助與無助的藝術生存狀態︱高千惠、南方朔

◎ SPOT LIGHT 藝壇注目
  80 繞道的視角 瓦利德.拉德紐約現代美術館個展︱李雪萍
  82 賽博空間的再定義︱曾文琪
  84 九九峰下,毓繡美術館迎開幕︱高子衿
  86 倪有魚:不從眾的懷疑論者︱高子衿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88 說給誰聽與說什麼 夾縫中的語言與文化︱賴依欣、陳伯義
  92 誰的策展主埸?上海當代藝術館青策計畫︱施昀佑
  96 喬裝成志工的無償勞動陷阱(上):一埸無私奉獻之夢的後現代性裂解︱陳韋臻
  98 關於時間與記憶的三個「地方」︱林怡秀
  100 回看意識 關於白南準的創作生涯、美學、作品維護與收藏︱吳樹安
  104 故宮南院,政策導向的藝術去中心化︱高子衿
  107 從亞洲到全球,給亞洲主題博物館的發展借鑑 專訪舊金山亞洲博物館館長許杰︱高子衿
  108 亞洲文化的古今疊影 故宮南院公共藝術淺述︱高愷珮

◎ CROSSOVER 跨界視野
  110 生命敘事之分享與類型標籤的難題 《踏青:蜿蜒的女同創作足跡》書評︱王聖閎
  112 藝術,用生命去領會的旅程︱朱雨平
  114 新世界的發現或北印度群島的描述(十) 花生醬與古柯鹼︱張碩尹

◎ SNG 展覽直擊
  116 國際.中國.台灣

看更多
收起來

◎ EDITOR 編輯手記
  20 「正港」的設計之都|高子衿

◎ GLOBAL VISION 國際視野
  22 五十嵐太郎 《不忘卻的建築》︱岩切澪
  24 《諸眾》︱詹育杰

◎ COLUMN 今專欄
  26 歷史總是回應著抗爭的力量 記「黑手不是那卡西」崩解演唱會|黃孫權

◎ NEWS 新聞
  28 國際.中國.台灣

◎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42 《東台灣臨海道路》的歸宿?︱何冠儀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44 沒有「不」可能的任務 楊金池的藝術成就|Lilly Wei

◎ FEATURE I
  I
  48 最後一筆才是開始:于彭的無涯山水︱(企畫)林怡秀
  「雲根未斷落凡來一于彭逝世週年紀念展」座談(一)︱(整理)林姿君
  「雲根未斷落凡來一于彭逝世週年紀念展」座談(二)︱(整理)林怡秀、高愷珮
  離散與救贖 于彭的慾望山水與山水慾望︱蕭瓊瑞
  從遠遊到賦歸 一種後現代式的主體奇觀︱高千惠
  天地開穹廬.山水作藥石一 側寫于彭「病中自畫像」系列︱白適銘
  于彭醉生之夢︱張頌仁
  揮別慾望,走過藝術,于彭遺愛在人間︱簡秀枝
  致R:寫在于彭逝世週年︱林銓居

  II
  50 情味時代 小津安二郎電影中的人.情.物︱(企畫)張玉音
  52 飲食蒙太奇:小津電影中的「餐桌.影像身體」︱龔卓軍
  56 戲劇性日常 小津安二郎作品設定中的偶然︱肥內
  60 紀子的微笑 漫談小津與昭和四大女優的二三事︱李建璋

◎ REVIEW 深度評論
  64 裸.空間:談林人中的「邂逅計畫 兩個人的展覽」︱王聖閎

◎ FORUM 藝術論壇
  68 終結文化政策的大迷航!︱吳介祥
  72 遺落的那份文化說帖,來自民間的文化政策建言「總統,未來『事』?民間文化政策行動論壇」側錄︱林怡秀、高愷珮
  76 人間對話錄 - 文化生產篇13 「補前」與「補後」 - 有助與無助的藝術生存狀態︱高千惠、南方朔

◎ SPOT LIGHT 藝壇注目
  80 繞道的視角 瓦利德.拉德紐約現代美術館個展︱李雪萍
  82 賽博空間的再定義︱曾文琪
  84 九九峰下,毓繡美術館迎開幕︱高子衿
  86 倪有魚:不從眾的懷疑論者︱高子衿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88 說給誰聽與說什麼 夾縫中的語言與文化︱賴依欣、陳伯義
  92 誰的策展主埸?上海當代藝術館青策計畫︱施昀佑
  96 喬裝成志工的無償勞動陷阱(上):一埸無私奉獻之夢的後現代性裂解︱陳韋臻
  98 關於時間與記憶的三個「地方」︱林怡秀
  100 回看意識 關於白南準的創作生涯、美學、作品維護與收藏︱吳樹安
  104 故宮南院,政策導向的藝術去中心化︱高子衿
  107 從亞洲到全球,給亞洲主題博物館的發展借鑑 專訪舊金山亞洲博物館館長許杰︱高子衿
  108 亞洲文化的古今疊影 故宮南院公共藝術淺述︱高愷珮

◎ CROSSOVER 跨界視野
  110 生命敘事之分享與類型標籤的難題 《踏青:蜿蜒的女同創作足跡》書評︱王聖閎
  112 藝術,用生命去領會的旅程︱朱雨平
  114 新世界的發現或北印度群島的描述(十) 花生醬與古柯鹼︱張碩尹

◎ SNG 展覽直擊
  116 國際.中國.台灣

留言Facebook

顯示更多